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過分關注幸福(或缺乏幸福)可能會成為你追求幸福的永久障礙。
相反,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緒會讓你更好地解鎖真正的幸福。
心理學家Felicia·Zerwas解釋說:“極度重視幸福的人不太可能獲得短期或長期的幸福。”“專家認為過度重視幸福可能适得其反的一個原因是,當幸福最觸手可及的時候,它可能會讓人們感到更失望。”
為了解釋這個悖論,Zerwas引用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向一組參與者展示了一篇關于幸福的假文章,以誘導他們對幸福的重視,而另一組參與者則隻閱讀了一篇與幸福無關的内容。
研究結果發現,被誘導重視幸福的人的幸福指數比另一組人更低。她解釋說:“研究人員發現幸福感低的原因是,他們在操作時表現的很失望。”
換句話說,過度關注我們自己的幸福感受會導緻我們隻關注生活中的“如果”和“為什麼不”,以至于适得其反。
Zerwas的研究關注了人們衡量幸福的兩種不同方法:
渴望幸福。采取這種方法的人把幸福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标。研究表明,這種傾向是相對無害的。
對幸福的擔憂。采用這種方法的人往往會判斷自己是否足夠快樂。Zerwas認為,正是這種傾向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引入了負面情緒,從而阻礙了人們獲得幸福。
基于這兩種方法,Zerwas提出了可以“促成或破壞”追求幸福的兩個要素:
個人追求幸福的策略很重要。例如,優先安排那些給日常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活動是一種基于證據的增加幸福感的策略。如果人們能夠運用有用的策略來達到快樂的目标,那麼這種追求就更有可能成功。
一個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情緒感到糟糕的程度很重要。通常情況下,對某事感覺不好有助于激勵我們更成功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例如,在得到一個糟糕的績效評估後,感覺糟糕可以幫助激勵我們在未來表現得更好。但當我們的目标是感到快樂時,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我們追求幸福的時候,對自己的情緒感到糟糕會适得其反,使我們不太可能獲得幸福。
Zerwas還提到了一些常見的讓人感到失望的謬論:
首先,人們并不總是知道什麼會給他們帶來快樂,這導緻他們可能采取一些實際上并沒有用的策略。例如,大多數人認為把錢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應該能促進幸福。但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并不像那些把錢花在别人身上的人那樣快樂。
此外,社會壓力有時會助長一種謬論,即人們必須總是感到快樂才能獲得更大的幸福。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接受一個人的所有情緒(無論這些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可以随着時間的推移增加幸福感。
“總的來說,允許自己以一種接受的态度去體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什麼,都可能是追求幸福的一個有用的工具。”Zerwas解釋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