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哈爾濱連海大廈附近
疑似出現海市蜃樓”的視頻
近日,在網上熱傳開來
19日當天有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在哈市南崗區連海大廈附近出現“海市蜃樓”現象。
這真的是“海市蜃樓”嗎?網絡上都炸開鍋了…
來看看視頻截圖。
科科查閱氣象資料發現: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這種奇異幻景,不僅會發生在海上或沙漠裡,甚至高速公路上也有耳聞。當然,也不排除在城市裡出現的可能。
出現蜃景(海市蜃樓)的條件非常苛刻,一般隻可能出現在平靜無風,且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出現氣溫随高度增加而反常升高的環境下。
也就是說,海市蜃樓一般在大氣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形成。在風力很大的情況下,出現海市蜃樓的可能性極低。
逆溫較強時,可能出現海市蜃樓。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高層大氣溫度低,顯得“頭重腳輕”。這種大氣層結構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
其實,海市蜃樓是光線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形成的幻景。
通常可分為上現、下現和側現等海市蜃樓景觀。
"仙境"各有不同
__海上多為正立
上現蜃景常出現在海上,夏天天氣炎熱,被暴曬了一天的空氣溫度很高而海水的溫度變化相對較小海面附近的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而越向上氣溫越高空氣密度較小即較稀薄。
圖一是在芬蘭拍到的一次海市蜃樓。(來自果殼網)
海上的則是因為海面上冷空氣與高空中暖空氣之間的密度不同,對光線折射産生的。
沙漠多為倒立
下現蜃景大都出現在陽光暴曬後的沙漠或馬路上。在晴朗少雲平靜無風的天氣裡,陽光照射在幹燥的沙土上,熱量集中在地面,所以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很高,但上層空氣卻仍然很涼。空氣密度随高度明顯增加,而光線在這樣的空氣中傳播時會向上屈折,遠方地平線處的景物的光線,經折射後直入觀測者眼簾,便出現了下現蜃景。
圖二同樣是海市蜃樓。(來自果殼網)
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是因為沙質地表熱空氣上升,使得光線發生折射作用,于是就産生了海市蜃樓。
當水平方向的大氣密度很不同,使大氣折射率在水平方向存在很大不同的時候,便可能出現側向蜃景。“側現海市蜃樓”通常會引起映射出的建築物扭曲、變形等情況。
城市裡有時候也會出現海市蜃樓,經常發生在炎熱的夏天。大家都知道,柏油馬路一般都是黑色的,高溫的夏天,馬路吸收光和熱的能力會很強,這就會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層的空氣冷、密度大,而下層空氣熱、密度小的分布特征,如果碰到下雨天,有時候就會出現海市蜃樓。
關于海市蜃樓,@瘦駝 老師有一篇文章解釋得非常清楚,摘抄如下:
“海市蜃樓”,《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缥渺的事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