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尋
圖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心理學家施琪嘉教授在《療愈你的内在小孩》一書中提到,“平時壓抑的人,心中郁結,長久無法得到自我釋放,他就會在生活裡将壓抑變成自然”。
這是很危險的行為。
因為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心中壓抑的東西過多,最後就會逐漸膨脹裂開,就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比如抑郁症、焦慮症、自卑、孤獨等心理疾病,比如變得消極以待生命,郁郁寡歡,對生活提不起興趣。
壓抑自己,就會封閉自己,也封閉了他人。
一個人心中的郁結得不到釋放,他的心底就會形成一個無底洞,讓自己持續被壞情緒吞噬,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而如何學會自我釋放,不再壓抑自己呢?
《療愈你的内在小孩》中提到了3個建議,或許可以給你我更多的力量和勇氣。
01.沒有絕對的自由,要學會正視挫折煩惱
施琪嘉老師在書裡提到,自我釋放、不壓抑自己是不可能的,有一個絕對的詞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你隻有能夠認可這種相對的不自由,從心所欲不逾矩,你才會變得更自由。
什麼意思呢?
即:我們需要正視困境,正視挫折,正視人無完人的這個事實,不要一味壓抑自己、失去追求幸福的動力。
很多人壓抑自己,不願意将心中的煩惱發洩出來,是因為自己害怕煩惱得不到有效解決,所以甯願壓抑自己,習慣将情緒堆積在心裡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這是缺乏自信,悲觀主義,對外界環境失去信心的表現。
但其實不管我們怎麼做,都不能夠盡如人意的。
沒有100%的絕對快樂和自由,我們心中的期望也很難得到100%的實現,所以在面對負面情緒困擾,面對困難挫折時,首先我們需要接受“不完美主義”的現實,我們需要正視挫折煩惱,接納自己在挫折面前的脆弱,也許這樣我們才能變得更加自由灑脫。
02.言語釋放:找到一個舒服的人來交流,釋放情緒
學會自我釋放的一個簡單常見的方式就是言語交流。
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将心中存積的怨念情緒發洩出來。當心中的矛盾和焦慮感得到一些互動流通時,心中的郁結得到部分稀釋,内心也會更輕松自在一點。
而對此,選擇的交流對象也很重要。
很多人把悲傷壓抑在心中不願意與人交流,是因為找不到那個合适的人來傾訴自己的情緒,害怕被嘲笑被偏見,害怕被人不理解。
每個人的經曆不同,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但是也不要因此消極去否定所有的人。如果身邊存在一個包容理解你的朋友或家人,那麼可以試着在不開心時和他們傾訴交流。
如果找不到一個适合談心傾訴的朋友,那麼通過網上心理咨詢的方式,線上互動聊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渠道。
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來釋放自我,關鍵在于:要交流的舒服自在,讓自己在交流中得到“被看見、被陪伴、被理解共情”的機會。
03.在自我釋放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
心理學家施琪嘉教授說,“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有使不完的勁兒,很有成就感,如果處于這種狀态,就說明你在釋放自我。”
所以學會自我釋放,找到一個舒适的環境很有必要。
一個人處于消極的情緒中,會不自覺将自己孤立起來,會使自己陷于壓抑自己的惡性循環中,而在這個時候,試着去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從其他事情上找到一些愉悅滿足感,可以分散自己的情緒,療愈自己。
比如,讓一個人感到幸福感的方式就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中去激發動力,找到榮譽成就感,從而釋放自己的壓力。
比如,内向的人不喜歡交流,容易将心事藏在心口,但他們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專注力,在工作中去找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用成就感來滿足自己心中的空虛孤獨。
世事無常,苦難痛苦難免。懂得正視悲苦,合理處理情緒,學會自我釋放很重要。
一味壓抑自己并不能得到正向的回饋,如果自己一個人無法自愈,那麼換個方式,走出去看一看,或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感悟。
在我看來,從壓抑的情緒裡走出來,邁開第一步,就是新的開始。
下一次失意無助的時候,不要那麼快封閉自己,壓抑自己,不妨先從以上3方面改變,延遲自己的消極情緒,慢慢去注入不一樣的心聲,給自己更多的向上力量去生活。
以上。
面對困難挫折時,你是如何釋放自己的?
你有哪些方法來改變自己的消極心态?
一起來分享你的看法吧。
我是北尋姑娘,專注情感心理,薦書官、撰稿人,我們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