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一切衆生是怎麼出來的

佛教一切衆生是怎麼出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2 05:52:34

佛教一切衆生是怎麼出來的(搞懂佛教裡的六道輪回)1

佛教不僅僅包含了學術思想,更是一門宗教。

我們說過,佛教最根本的理論隻有兩條,之前的文章介紹過了第一條佛學的基本理論:“萬法緣起”,這一條屬于哲學理論。

第二條理論,卻是屬于神學範疇。

也就是說,不信宗教的朋友也可以從邏輯的角度來讨論第一條理論。比如“萬法緣起”,辯證唯物主義者也可以接受。

但是佛教的這第二條基本理論,則像是一種硬性規定。佛經上記錄了什麼就是什麼,沒什麼讨論的餘地。

這條神學理論也很簡單,就一個概念:

輪回

輪回的意思就像我們一般人理解的那樣:人以及其他生物在死亡後,還會獲得新的生命。相當于我們俗稱的“投胎”。

佛教的大部分宗派主張“六道輪回”,意思是,世上的生命一共有六類,包括天人(類似于神仙)、人類、畜生、餓鬼等等,生物可以從一道輪回到另一道。

當釋迦牟尼還是在當王子的時候,有一次出城分别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百姓,于是感到人生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痛苦,因此立志要追求解脫之道。

普通人或許會認為,人生有苦有樂,喜憂參半。然而在佛教看來,苦和樂的産生原因是不同的。

苦是因為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人為了生存,産生了種種欲望,比如要吃要喝,不能滿足就會産生苦惱。因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因此随之而來的苦是根本的、是人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而且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一個欲望,又會立刻産生新的欲望,也就會産生新的痛苦。

而樂呢,隻是在人的苦停止時,獲得的暫時的解脫之感。

著名哲學家勞思光先生曾舉過一個例子:口渴是一種苦。人在飲水的時候,是因為停止了口渴之苦,所以才感到了暫時的快樂。假如沒有口渴這種苦,單單是飲水這個行為本身,是不能帶來快樂的。否則的話,人持續不停的飲水就可以獲得不斷的快樂,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樂隻是伴随着苦而産生的事物,苦比樂更為根本。

因此佛教認為苦是恒常的,樂是暫時的,佛教稱之為“一切皆苦”。世俗人覺得努力工作、好好學習就可以趨樂避苦,在佛教看來是不可能的了。就算在世俗世界裡再努力,也逃脫不了恒常不斷的痛苦。

而且不僅是人,六道中的衆生都要不斷地經曆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人有欲望,就有痛苦,有欲望就會造業,造業就又會轉生。所以衆生此世經曆完痛苦後,還要轉生繼續經曆痛苦,沒有出頭之日。

佛教覺得生物這麼在六道中輪回實在是太痛苦了,所以把六道形容為“苦海”。

既然六道這麼痛苦,那麼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脫離苦海,跳出輪回。

根據“萬法緣起”的理論,衆生之所以在輪回中不斷産生新生命,是因為自己所做的“業”,所以學佛修行,最根本修行的目标,就是不再造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