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稱呼“父子”時,以“喬梓”和“橋梓”為雅。這裡邊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呢?
“喬梓”其實是兩種樹,“喬”的果實朝上,“梓”的果實向下,這是儒家借此來宣揚父權神聖不可侵犯,兒子應對父親卑躬相待。“橋梓”是“喬梓”的假借,讀音一樣,這是由于許月卿《次韻玉如大章攜先集來訪》一文所傳,文中如此寫道,“橋梓風流滿腹經,桂花香裡識魁名”。
“父”在甲骨文裡是指示字,象征一男子右手持棒之形。
甲骨文“父”字
男子持棒,要麼是鬥争,狩獵等一些顯示武力的行為,要麼就是在家族關系裡顯示權威,維持秩序穩定。因此,“父”字從造出之日起,就有着意義上劃定。
通稱和他稱
“父親”稱為“家父”是通稱,還有“家公”、“家君”。這幾個都是與别人交談時,對自己父親的通稱。
小時候,你背着我
“家尊”、“尊公”、“尊侯”、“尊府”、“尊君”、“尊大君”、“尊甫”、“令尊”等就是别人對自己父親的他稱。這裡的“公、侯、府”與古代的官爵對應,這是出于對人家居住場所恭維而敬稱。“令尊”一直沿用至今,與“令堂”是指稱謂母親,一并為大家熟知。“翁”的稱謂,一般指代上了年紀的父親而言,“家翁”兩字說出來,人家就能明白已是上了年紀。
俗稱和尊稱
“阿公”、“阿爹”、“耶”、“耶耶”、“翁”等是俗稱,我覺得這裡邊有民族融合的痕迹存在。《十駕齋養新錄·永清縣宋石幢》:“其稱大父‘耶耶’,則北人猶有此稱。《木蘭詩》中有“軍書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還有個“阿馬”的俗稱,在女真族裡流行,元雜劇《貨郎單》中有“阿馬,認得瑞蘭麼?”的戲文。
我曾是你手心裡的一棵小苗
“公”、“太公”、“大君”是對”父親“的尊稱。“太公”在許多地方,是指曾祖父。而“大君”的尊稱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大”字這裡要讀作“台”。是否有高高在上的意味,這就不得而知了。
借稱
古人還有以居住的住處來稱謂父親的習慣。如“椿”、“椿庭”、“所天”等。這些就不為人所熟知了。“椿”是一種樹,長壽,故人們以椿樹來稱謂“父親”,就包含着祝福的意願。“所天”,在《易經》裡稱父為天,母為地,父親無疑是一個家庭的依靠,古人就将所依靠的人稱“所天”,後來就演繹成父親的專稱。
現代稱謂
感恩父親不隻是一天
“爸爸”、“爹地”、“老爸”、"老豆”、“老頭”、“達達”、“多桑'等,是現代人對”父親“的稱呼。”爸爸“是比價常見的,而且有意思的是,《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法國語言學和史前人類學研究聯合會的科學家日前對“爸爸”一詞進行了考察。他們發現,人類14個主要語系中基本上都存在這個詞,而在7%的被研究語言中,“爸爸”一詞的意思都是父親或者是父親一方的男性親屬。
“父親”在不同的地域的稱謂天壤之别。比如粵語地區稱呼“父親”為“老豆”,而在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陝西人叫“父親”為“大”,浙江有些地區叫“父親”為“阿伯”,這些差異,有些是對古代禮教文化的繼承,如陝西的“大”;有些是對古代人物的尊崇,如粵語地區叫“老豆”是對“老窦”的諧音,取自《三字經》裡“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典故。有些是對外來語的轉化,如“爹地”是對英語“Daddy”漢化讀音。
無論怎樣稱謂“父親”,我們都應銘記父親在家庭裡的付出和擔當,付出為人子女該做的一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