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甯談自己貢獻?來源:【中國科學報】文 | 李晨陽 韓揚眉,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楊振甯談自己貢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中國科學報】
文 | 李晨陽 韓揚眉
“
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一生有兩個“最困難”時期:
一個是做研究生的時候,因為過去是學習已經有的知識,而做研究生就要改變、發展一個新的方向。這個問題是困難的。
第二個是得了博士學位之後的5-10年,這個期間要選擇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裡作出一個能夠站得住的工作。
”
2019年11月2日,時年97歲高齡的楊振甯先生現身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他身下的講台像一座圓形島嶼,在海浪般的墨藍色燈光下,被衆多年輕的面孔環繞着——其中不少人,正處于這兩個“最困難”的時期。
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時29歲、發明電燈時31歲,牛頓發明微積分時22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2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時37歲……
這是人一生中最富于創造力的時期,但也常常是生活最困窘、工作最忙亂、資源最匮乏、内心最迷茫的一段時光,是常常捉襟見肘、左支右绌的一段時光。
就連楊振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也說:“1947年對我的一生是比較不開心的一年。”那年他25歲,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距離戴上博士帽還有一年。
在楊振甯看來,一個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在今天選擇加入科技研究隊伍,既是非常幸運的,也是非常挑戰的。而設立一個專門為年輕學者創造的科學大獎,“是非常有遠見的想法。”
一年之後,2020年“科學探索獎”迎來了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30歲的黃芊芊。這位芯片領域的女科學家剛剛做了媽媽,坦言自己正對着不會說話的孩子,以嚴謹的科學态度研究“他哭鬧不停的原因”。
桂敬漢獲得2021年科學探索獎時稍大一些,34歲,彼時他已經在上海安家置業,但小日子仍然過得有些局促。在“内卷”時代裡,他期待着能心無旁骛地開展研究工作。
這些年輕人,在他們耀眼的科研成果背後,家家都有一地生活的雞毛蒜皮。
但比同齡人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目前國内金額最高的青年科研人才資助計劃之一 ——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由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聯合楊振甯、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14位發起人在聯名公開信中寫道:“300萬元獎金不算是小數目,但獲獎人不需要說明用途,無論是用于科研,還是舒緩生活壓力,都不會受到任何幹預。‘科學探索獎’在意的是人,是忘我的境界,是一往無前的精氣神,而不是投資一個項目,獎勵一項成果。”
“科學探索獎”秘書處表示,獎項設立初衷,就是對從事基礎科研和前沿技術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有所激勵,幫助他們減少後顧之憂,鼓勵他們開展自由探索。同時也在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社會支持基礎科研的長效機制。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内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獎項每年遴選不超過50名獲獎人,每位獲獎人将在5年内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币的獎金。至2021年底,“科學探索獎”共資助了150位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包括17位女性科學家。他們的平均年齡約40歲,獲獎時最年輕的僅30歲。35周歲及以下的獲獎者有22人。
在榮獲“科學探索獎”後,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拿出了更加亮眼的成果: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鄧自剛
主研的世界首台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正式啟用,時速超過600公裡。
浙江大學教授 李鐵風
以“萬米深海操控軟體機器人”登上《自然》雜志封面。
北京大學教授 周歡萍
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創造了大面積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穩态輸出效率新的“世界紀錄”。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 朱曉波
研制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号”打破了谷歌的原有世界記錄。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曾藝
在全球首次證明胰島中存在成體幹細胞,有望造福于1.16億中國糖尿病患者。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海生
提出的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标貢獻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趙巍勝
瞄準突破傳統半導體晶體管的能效邊界,為高水平芯片研發提供了支撐。
“面向未來,聚焦青年”——“科學探索獎”提供的不僅僅是金錢。
在2021年舉辦的首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意氣風發的青年科研人才和功成名就的學界大咖“跨界群聊”、“閉門深談”,組成一道國内科學“光譜”最廣的風景線。人們期待着,“科學探索獎”每年評選出的50位青年科學家,在不斷的碰撞、交彙中,對未來50年的科學技術突破産生指數級的重大影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年科學家502論壇”科學委員會主席陳十一說:青年科學家是國家科技事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為推動原始創新突破和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做出了可貴的貢獻。當前,學科交叉、跨領域合作與系統集成創新成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加速器”,我們舉辦論壇,正是期望能在此彙聚青年科學家力量、跨學科交流啟迪創新,鼓勵面向未來、積極探索科學“無人區”,期待實現更多“從0到1”的科學突破。
如今,“科學探索獎”走到了第4個年頭,像它所支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樣,風華正茂,仍在成長。今年,獎項增設“醫學科學”領域,進一步擴大了獎勵範圍。經過半年的評審,5位醫學領域獲獎人也将脫穎而出。
9月15日上午,2022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即将正式揭曉,又将有5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這場探索者的盛宴。
想要第一時間知道他們是誰嗎?歡迎關注“科學探索獎”微信公衆号。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