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年薪圖,平均每年58856美元。
NASA會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還有工作資曆而劃分出GS-1到GS-15這15個不同的工資等級,
這其中GS-1的表示最低,估計2.3萬美元左右吧,不出意外的話,那應該是NASA裡面的保潔阿姨。
GS-15的表示最高,估計在13.4萬美元左右,應該是NASA裡面的大領導了。
而可以上天的宇航員的工資則在GS-12或者GS-13這個等級之上,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可能在6.5萬到10萬美元之間,這水平完全取決于宇航員本身的資曆還有經驗。
基本上可以确定,NASA宇航員的平均工資是世界多個國家的宇航員工資中最高的。
俄羅斯宇航員的工資而工資最低的可能就是俄羅斯的宇航員了(印度的沒查到),這一點,其實從他們招了十幾個月的宇航員,結果真正去報名的人僅有十幾個人的案例中就可以體現得出來了。
宇航員本身有地球工資跟太空工資這兩個方向,地球工資,顧名思義就是沒上太空,在地球上工作,訓練普通工資,這一塊,俄羅斯宇航員的大概是每月1萬到1.7萬人民币左右。
這工資,乍一看也不算低了,可問題是,能當上宇航員的基本都是人才了,身體及心理的素質都必須過硬才行,而且還得要有一定的飛行經驗(宇航員大多是從軍隊中選拔出來的),有這樣的資質,做其他工資更高的工作不香嗎?
也許有人會說,工不工資的無所謂,主要是為了體驗一把上天的感覺,可實際上,無論哪個國家的宇航員都好,每一次上天的席位本就極少,而且費用也極高,所以宇航員能上天的機會并不多,有些宇航員,可能等了十幾年,甚至是等了一輩子也都不一定能輪到自己上天呢。
而對俄羅斯的宇航員來說,即便是有幸被選上了天,到外太空出差的太空工資不過就在地球工資的基礎上每月多加17000人民币左右而已。
相較之下,每月最多能拿三四萬人民币的俄羅斯宇航員跟同在國際空間站上工作的美國宇航員相比,美國宇航員的地球工資加太空工資可能就過百萬人民币了。
這種差距簡直是讓人無法直視。那麼,中國宇航員的工資呢?
中國宇航員的培養投入楊利偉是在1998年經過國家預選,初選,複選和複審等四個選拔階段而脫穎而出的第一批國家預備宇航員(1970年曾啟動過一次,但因經濟跟技術的原因而沒有繼續),而當時共有12名。
這些被選出來的預備宇航員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而宇航員訓練的本身其實就有點類似于航天器的研發測試一般,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的。
對于國家宇航員培養的投入,楊利偉曾這樣的描述:如果戰鬥機飛行員是用與其個人體量(體重)相等的黃金堆積起來的話,那麼國家宇航員就是用鑽石堆積起來的。
可以想象這培養成本會有多大了。
跟工資最高的NASA宇航員相比,中國宇航員的工資确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畢竟工資的設定是不可能因為崗位的重要性而沒有限制地拔高上去的,這還得要考慮國民平均工資水平的因素進去。
因為工資收入一般都是保密的,所以這數字從來都沒有被具體地透露過,猜也不好猜,但估計應該會在國際的中等水平左右,反正不會高于美國的,但也肯定不會低于俄羅斯的。
做宇航員遠沒想象中的容易目前有設置有宇航員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的一些國家,日本,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國家,通通加起來大概也就400人左右,這人數放在全球70億的人口中,那能讓我們小時候的航天夢得以實現的概率,可以說要比我們長大會想當億萬富豪的概率還要低很多很多呢。
況且做航天員即便是有幸被選上了天,那工作也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即便能夠做得來,但能不能承受還是個未知數呢?
就像中國的空間站,你在地面一直不能出門的住一間幾十平米的房間3個月都已經是個極大的挑戰了,更何況是一直飄在空中的那種呢?
所以能選上天的宇航員,身體素質得有多強,這不用多想也能感受得出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