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圖霸業笑談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每個人少年時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武俠”,它伴随我們成長的同時也對我們影響至深,快意恩仇,刀劍如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藝高強的自己,縱橫江湖,潇灑寫意。
而這種内心的渲染大多源于影視或文化作品中的刻畫,真正的江湖,真正的高手又是怎樣呢?
武術作為一種中國文化,摻雜了儒家的一種内斂,不是在于比狠鬥勇、主動攻擊,更多是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每當生逢亂世之時,總會出現一些武藝高強的英雄豪傑,或扶危濟困,或精忠報國,履行一份身為武人的責任。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清朝作為最後一個正統封建朝代,其武術技藝可以說是集曆朝曆代之大成。
晚清末年,官僚腐敗,民不聊生,為求自保,廣東一代習武成風,一時間“百舸争流千帆進”,一片武術繁榮之景,也在這百花争豔的局面之中脫穎出不少武術大師,其中名頭最盛的十位被當地武林尊為“廣東十虎”,他們究竟身懷何等絕技才有了如此赫赫威名。
一代大師黃飛鴻
俠拳在手,天下我有十虎之一乃南拳大師傳人王隐林,原為一廟中僧人,機緣巧合之下,拜周遊四方、暫居廟宇的南拳高人為師,勤加練習,掌握絕技,後還俗為少林俗家弟子。
從此在廣州開宗立派、招納弟子,從此在江湖之中多了一家名号。
俠拳可硬可軟,剛柔相濟,可根據實戰情況加以變化,讓人難以捉摸,拳路較多,大開大合,變化迅速,神鬼莫測,憑借一手俠拳,王隐林在偌大的廣州不僅站穩腳跟,更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王隐林
九龍沖天,勢不可擋十虎之二乃變幻無窮黃澄可,俗話說“窮文富武”,出生鄉村家境一般的他按理來說應該與武林形同陌路,卻是因緣際會,經曆種種。
期間受名家指點,也從比武中領略他人奧義,“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博采衆長之下創“九龍拳”。
九龍拳集百家之精華,多種武術之奧義,因此變化無窮,生生不息,不管你展露何種武功,可有絕招可破,因此在武林中響有“赫赫威名”。
九龍拳
黑虎十行,拳腳生風十虎之三依然是佛門弟子,師承少林,名為蘇黑虎。
少年時期偶遇高人,一手拳法精妙絕倫,這“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此時已經踏上武術之路的蘇黑虎自然知道自己今日已然走了大運,便拜入少林,勤加修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苦練三年基本功的蘇黑虎終于受到真傳,其中自己最為擅長的“黑虎十行拳”為象形拳,模仿動物之行,動作穩健、攻守兼備。
練過鐵砂掌的手
虎鶴雙形,醫術高明十虎之四乃鼎鼎大名黃飛鴻之父黃麒英,在影視作品中多有其經典形象,當然在熒幕中的形象多為配角。
在實際當中,寶芝林最初便是黃麒英創立的。原本他是一個江湖底層街頭賣藝之人,後被人看中其功夫不俗,為可塑之才,故傳其“虎鶴雙形拳”。
虎鶴雙形拳取虎之剛猛與鶴之靈動合二為一,手法諸多,後發展為108式,剛勁有力,揮灑飄逸,善于四兩撥千斤。
黃麒英之子:黃飛鴻
綿軟無窮,奉為武癡十虎之五乃心比天高後又大徹大悟之人,名為周泰,與三國大将同名,此人家學淵源,生于武學世家,自身資質又高,所謂“拳怕少壯”,很快憑借自身的實力打出一片名氣。
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世間本身便是一山又比一山高,想從此揚名立萬的周泰被人擊敗之後,也丢掉了那份自以為是的桀骜不馴,拜名師,學名技,被奉為武癡,自創“綿軟掌”。
綿軟掌,以柔為主,外圓内方,出掌時如江水細膩綿長,滔滔不絕。
軟綿掌
脫于詠春,鶴陽而生十虎之六乃仁人志士譚濟筠,曾投身革命,多次挺身而出,相助革命中人。原本詠春門下弟子,後因詠春奧義與自身武術理念不合,自創“鶴陽拳”,與詠春的細膩相比,多了幾分剛猛的味道,力能扛鼎,勢如疾風。
鶴陽拳
七星高耀,文武雙全十虎之七乃“文人形象立于世人”的黎仁超,其人文武雙修,既有文人的内斂,也有武人的剛勇,頗有心計,精于算計。不過為人正直,時值民族動蕩,也樂于幫助革命友人。其不傳之技乃“七星拳”,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勢不可擋,故黎仁超也不輕易示人,大多好言相說,溫文爾雅。
七星拳
指如疾風,鐵骨铮铮十虎之八乃“浪子回頭金不換”的陳鐵志,俗人一個,酒色财氣,樣樣喜歡,可惜自己投靠無門、毫無人脈,隻能成為一個“低級打手”,最終也是受革命感召,“懲強扶弱,劫富濟貧”。
其一手成名絕技“鷹爪功”“斷鐵分金、無往不利”。
鷹爪王
酒中悟道,醉拳出山十虎之九也是影視著作的重要武俠原型“蘇燦”,本是富家子弟,後因與人比武鬥而招惹仇家,最後落得一個“凄凄慘慘戚戚”孤身一人的結局。
飽受刺激的蘇燦從此流落街頭,買醉度日,常年飲酒讓他将一股酒勁融入拳中,名為“醉拳”,看其全身破綻,實則後發先至。
醉拳
洪家鐵線,鐵橋硬馬十虎中的最後一位亦是佛門弟子,且同俠拳王隐林師出同門,名為梁坤,先拜少林名師,習得洪拳真傳,後又脫身于洪拳,自創“鐵線拳”,以守為攻,穩如泰山,以不變應萬變,任爾東西南北風。
洪拳
後記:功守道吸引我們的江湖,并非是表面的“打打殺殺”,而是争鬥背後的内涵:潇灑寫意、放浪不羁。武術亦是如此,有其文化内核,需要“境界提升、大徹大悟”。
自古而今,或留名青史,或流傳民間,俠者的精神不在于争鬥,而在于背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以打促和、助弱除強”的俠義精神。
而最高境界則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流傳至今的“廣東十虎”,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便是武術背後蘊含的俠之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