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這道傳統美食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象征了,餃子怎麼來,那時的人怎麼吃,誰又和餃子關系密不可分,想了解關于餃子的曆史的話,就跟我那就跟我來吧。
餃子
據說餃子是東漢時期張仲景為救治耳朵凍傷的老百姓發明的稱為”嬌耳”。自然了,故事也僅僅是個故事罷了。
中國小麥的栽培曆史雖然已經超過4000年,單直到漢朝以後,随着碾、磨等等農具的發明才有了真正的面食。餃子也差不多是那個時候誕生的。
美味餃子
在出土的東漢庖廚傭手邊,就放着帶有花邊的餃子形食物。1990年新疆吐魯番鄯善縣三個橋墓地出土餃子,距今1700年魏晉時期的餃子從形狀來看和今天的差别不大。叫法就有所不同了。
“餃”字出現于明朝時期,在《正字通》裡能夠找到。那麼之前這種食物叫做什麼呢?
三國時的《廣雅》中就記載過一種狀如月牙的食物,叫做馄饨。在這時,餃子就是馄饨了,所以現在還有的地方會将餃子和馄饨的做法等同為一種,在湖北和一些北方方言中也仍然稱餃子為馄饨。在南北朝時的《顔氏家訓》中也寫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不過吃法據學者考據,多數是和湯一起吃,也就是現在說的湯餃。尤其在湯中加入香菜、蔥花、蝦皮、油潑辣子、醋,簡直絕了。唐朝時,才有了撈出來蘸料吃的吃法。這時餃子被稱為“牢丸”宋朝時改稱為“角兒”。在《東京夢華錄》中還記載着不同種類的餃子,比如“水晶角兒”大概是現在蝦餃那樣的餃子,煎角兒就是煎餃,還有烙面角兒,這是烤的餃子。總之,一旦吃法多起來,那就勢必會有記載了,形狀,滋味,做法和吃法,也會被諸多吃貨文人們一一記錄下來。
湯餃
餃子還被稱為扁食,如今北方人民也常這樣叫它,不過有些地方包法可能不大一樣,花邊很細,也很好看。不過由于這樣包出來的餃子下鍋之後,接縫處的皮會稍微有點硬,所以一般老人不是很喜歡吃。這種叫法來自于蒙古語的音譯。
而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則并沒有很久。在《酌中志》中記載正月初一要“飲柏椒酒,吃水點心”這裡的水點心就是餃子。清時的《清稗類鈔》中記錄“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
由于其深得乾隆喜愛,又狀如元寶,被寄予招财進寶之意,因而過年的時候,也就吃上餃子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