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黔地貴水,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雲貴兩地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勝地,今天就跟着小愛,走進這風景絕佳之地的法學院系,感受跟其他地區不一樣的風情。
第10、貴州醫科大學法學專業
入選理由:為社會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知識的複合型法律專門人才
貴州醫科大學法學專業為社會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知識的複合型法律專門人才。其畢業生具備較強的法學理論功底、醫事法律知識、司法實踐操作能力及現代化辦公操作技能,是目前社會上醫藥衛生方面急需的法律專業人才。
第9、貴州财經大學法學院
貴州财經學院法學專業開辦于1992年;現有專職教師22人(截止2006年10月底),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年來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從教、學、研三個方面不斷加強學生法學理論修養和法律思維能力的訓練;還十分重視對學生法律實踐能力和社會适應能力的培養;并與許多國内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第8、雲南财經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現已成為彙聚和培養省内外優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東盟法學溝通交流的窗口
雲南财經大學法學院成立于2000年;現有教職工3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其完善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在雲南省有影響力,在國内同類學院有特色,在東南亞地區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法學院。
第7、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現有總價值為100多萬元的法律教學、實驗設備儀器
雲南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1972年改建為“政治系”;在職教師35人,其正高職稱教師9人,副高職稱教師10人;至今已在國内多種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出版專著、教材多部,主持、參與并完成了多項科研課題;現有總價值為100多萬元的教學、實驗設備儀器,為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6、貴州師範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法律人才培養質量效果顯著
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創設于1992年;現有在職教職工5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近3年來,學院教師出版專著8部,發表論文26篇,獲得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人才培養質量效果顯著,司法考試通過率和省公務員考試與基層選調被錄取率都位居全省前茅。
第5、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為雲南省的法學教育和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教育始于1994年;全院有教職工7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已結題和在研的各類項目達150餘項,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了專著、教材70餘部,獲獎超過80項;為雲南省的法學教育和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4、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率先實現了貴州法學博士研究生招收零的突破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前身為貴州民族學院法律系,創設于1986年;有教師5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擁有13個省級以上學科平台,重點培養滿足國家與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和高層次法學人才。
第3、貴州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法學專業的學科建設、辦學水平、生源質量和人才培養層次均穩步提升
貴州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國立貴州大學法商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近5年來出版學術專著37部,發表論文892篇,承擔和完成各類科研課題170餘項,獲獎21項;教學設施先進,是培養高級法學人才的理想搖籃。
優秀校友
“全國模範法官”蔣慶,最高人民法院曾号召全國法官向其學習,根據其生前事迹拍攝的電影《美麗的黑蝴蝶》在人民大會堂公映。
第2、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
入選理由:法學專業不斷發展壯大
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65年的政治教育專修科,1973年發展為政治教育系;1993年發展為政治經濟系;2000年發展為經濟政法學院;2007年7月因學校學科、專業整合,更名為哲學與政法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員工69人,其中教授職稱13人,副教授及副高職稱19人;法學專業為在建校級重點新專業。
第1、雲南大學法學院
入選理由:在禁毒法、國際經濟法及知識産權研究等領域形成特色和優勢
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法科教育于1931年在東陸園創辦,是西南地區建立最早的法科之一;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結合雲南少數民族衆多和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的區位優勢,其學科建設與發展獨具特色;積極開展國内外校際交流合作;已出版著作2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完成國家級課題近30個,各種層次的教學、科研獎百餘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