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總有一番“莫讓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感慨,許久未見的好友,備上清茶,小酌幾杯,寒冷的冬天也充滿了暖意。
每一次去看望朋友時,總是想着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古人表達友情時大多較為含蓄,或是吟詩一首,或是作畫一幅;
在現代,訪友時精心挑選的禮品,不僅表達了對一份情誼的重視,禮品更是維系摯友保持共同興趣愛好的載體。
古人常說君子溫潤如玉,以玉贈友,非尋常情誼。多數文人選擇以玉會友,卻寒暄“禮輕情意重”,情意重是真的,禮輕那可未必!
此篇,給大家介紹玉雕題材裡,贈友人最合适的一類題材——深山訪友。
深山訪友這類的題材靈感來源于一幅山水人文的國畫,現今這幅畫藏于安徽省博物館。
可見“深山訪友”的創作主題自古便有之,不僅是曆代文人墨客詩歌創作所鐘情的主題,更是玉石雕刻家鐘愛的意境題材。
從一些訪友的詩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文人熱衷尋隐,他們尋的也許是“商山四皓”,也許是“香山九老”……
商山四皓是對污濁現世厭倦而徹底走入山林的隐士,“香山九老”則是繁華之後歸于平淡的文人典型。
“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随雲往複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我們能深切感受古人對遠離世俗,忘情山水,耽于平淡的向往。
陳繼儒先生在《小窗幽記》中寫道,“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随處淨土”。古人寄情歸隐,今人或許隻有閉門讀書了。
其實“閉門” “深山”隻是一種象征,真正要尋找的是一種自我的感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都是由心而造,身居鬧市,渴望心在深山,遠離世俗的喧嚣。
無論是否關閉了那扇有形之門,期待感知身處深山的意趣以及内心的安詳。
覓一方淨土,“靜、淨、禅、雅”,于是在玉雕師手中幻化成作品《深山訪友》。玉石原石仿若被天地造化細細皴染的田園山水,雕刻者寥寥幾筆勾勒便再現古代人文的豪放和閑情。
以山水畫為基礎,借景随形,得自然之趣。巧妙借用石頭的形狀走勢,創作孤松、古寺、山石、文人、隐者等意象,作品感情隐含微妙。
老者所尋訪的友人,何嘗不是雕刻師傅所要尋找的心靈歸宿,更是作者對于高雅隐逸的生活狀态的一種向往。
深山訪友,我們跟随着老者,沿着崎岖的山路,伴着挺拔巍峨的山峰與蒼勁不屈的松樹,沐浴在黃昏陽光下,甯靜、深邃、超逸,去尋找心中那份林泉廣闊的意象,去尋找心中渴望的那份超脫塵世的甯靜歸屬。
單從“深山訪友”這個題材來說,在文學上的表現手法是寓情于景,大多是古代俠士表達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惬意與豁達;
在藝術上,深山訪友經常作為山水人文的表現題材,尤其是是在國畫中體現得尤為深刻。
而在玉雕文化中,深山訪友更是體現了不被惡俗困擾,但求豁達面世灑脫的态度,祈願生活如意,好運相伴,步步高升。這樣的雕件難道不是贈與友人的最佳禮品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