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輪胎被紮,想必許多車主老爺們是非常熟悉了。紮胎這事情一般多發于城鄉道路和郊區道路,一般漏氣嚴重的話老爺們會直接更換使用,但遇到了慢漏氣的情況老爺們可能會去附近輪胎店進行補胎。
如果附近沒有修車店還不會補胎就非常尴尬了,于是市面上就出現了一種免拆類補胎産品—補胎液!
既然補胎液是這樣的一個好東西為什麼國内卻流行不開呢?
今天泰哥就來跟大家聊聊關于補胎液的這些事和補胎需要注意的哪些事項。
補胎液也分長效和短效
自動補胎液也稱輪胎自補液、自補劑、補胎液、補胎膠水,市面上目前有兩種類型自動補胎液:一種是充氣型自補液,一種是粘合型輪胎自補液。
粘合型補胎液
主要由橡膠顆粒、玻璃纖維和高分子膠水組成,膠水固化後會形成一種類似矽膠的材質。當輪胎發生刺破漏氣,補胎液會被氣壓擠出輪胎将破口快速堵住,膠水成分與空氣發生反應慢慢固化,起到補胎及輪胎修複作用。
充氣型補胎液(液體備胎)
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多車型開始使用充氣型補胎液作為“液體備胎”标配。而“液體備胎”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膠基類高分子粘合劑,儲存在高壓氣罐内。利用高壓氣體将補胎液壓入輪胎内,同時還有充氣的功效。充入輪胎内壁的補胎液在輪胎滾動的離心力作用覆蓋在胎面内側形成橡膠薄膜,短時間起到氣密效果。
兩種補胎液各有優劣
上周有一個老爺跟泰哥吐槽,外出玩的時候發現胎壓低了,由于高速休息站沒有補胎服務,所以用了補胎液應急。但發現用了補胎液後,已超過80km/h就開始車輪狂跳,方向盤也抖抖病。後來到店拆修時發現,輪胎内的補胎液都“積水”了。
粘合型補胎液
優點:
1、耐用起效快
紮破起效速度快堵漏效果比較好,多次紮胎均可繼續行駛。
2、保質期較長
補胎液在平凡用車下可以達到一年半到兩年左右,耐受溫度-15°C—110°C。
3、不傷胎面内側
由于粘合型補胎液是通過一個類似針管的補胎器将補胎液通過傷口加注壓入,不會污染輪胎内側橡膠。
缺點:
1、需要氣泵恢複胎壓
沒有充氣功能,對與快速漏氣洩壓沒有足夠快的自封時間。
2、操作難度較高
需要駕駛人自行尋找漏點加注填充補胎液。
3、破壞動平衡
補胎液在胎面上固化就會造成輪胎動不平衡,影響行駛質量。
充氣型補胎液
優點:
1、操作簡單,易攜帶
目前市售的充氣型補胎液均是金屬罐裝,并自帶氣門連接管和開關。使用是隻需将管子鍊接在氣門嘴和補胎液罐體接口上,擰開開關就可進行補胎。
2、補胎同時可充氣
由于是通過高壓氣體将補胎液壓入輪胎,壓入輪胎内的氣體也可以為輪胎充氣。一般加注後可直接上路行駛。
3、有助于輪胎降溫
補胎液氣體膨脹時會吸收熱量,将輪胎内部溫度降低,減少橡膠熱衰退。
缺點:
1、儲存要求較高
由于是高壓氣體壓縮罐裝,所以在炎熱夏天是非常不建議放在車内的。(一旦boom ba了對吧)
2、對胎壓有要求
充氣型補胎液需要胎壓低于2bar才能使用,一旦高于2bar的氣壓容易導緻氣體無法壓入輪胎内。并且壓入輪胎的氣體熱膨脹系數較高,容易引起胎壓過高。
3、高海拔和低溫敏感
在高海拔下,輪胎内壓更容易升高。充入的氣體膨脹系數又較高,容易導緻壓入的氣體和補胎液不足以完全修複輪胎。同時橡膠與高分子膠水在低溫環境下固化與流動效果較差,封補效果較差。
通病也是需要了解一下
老爺們一定要記住,使用補胎液隻是一種應急方式。這種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處境時的最後手段,使用補胎液後是不适合高速行駛,而且對鋁合金輪毂漆面有腐蝕作用。并且對于超過6mm的胎面傷口修補效果極差,胎壁就更别說了,根本補不了。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廠商喜歡用
排放法規約束
現在排放法規對于主機廠來說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老爺們也知道,同功率下質量越輕當然性能越好越省油咯,備胎作為一個不常用部件又有10多KG的死重,自然免不了被砍。
降低整車成本
同樣算一筆賬,一個非全尺寸鋼制毂的采購價是130元,備用輪胎價格在200元左右。合計下來一個非全尺寸備胎成本就是350元左右。(要包含小配件嘛)而補胎液的成本價最貴不過50一瓶(省錢既是盈利)
增加換胎頻次
說到底補胎液就是一種像乳膠的橡膠膠水,雖然可以在胎面内壁上形成新的保護膜。但這個附着前提就是腐蝕内壁達到的。學過化學的老爺們很清楚,兩個物質需要接合緊密必須有一個相溶和固化過程才可以,而這種相似相溶(腐蝕)的結果就會導緻後期修補時難度更高,輪胎報廢率也就更高。
減少車主風險
當然泰哥不能全說不好的地方,其實廠商越來越傾向使用補胎液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可以免去駕駛人拆換備胎的動作和時間。同時也預防了事故發生和誤操作導緻的車損。
自動補胎液是一款優劣勢鮮明的産品,簡單便捷,特殊情況下保證行車安全。但補胎效果有限,堅持時間有限,對于輪胎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都是老爺們在使用前需要考慮的。但泰哥還是建議常自駕遊的老爺們身邊備着一瓶應急,防範于未然才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做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