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古人都有先見之明未必是假,但是古人的很多見解确實讓人佩服。幾千年過去,很多人對很多事從未想透徹,但是咱們古代名人孟子先生就看的很透徹了,甚至到了現在都有用。可以說是說到咱們的心坎兒上去了。
孟子圖
據說孟子到齊宣王那裡做官,齊宣王這人還有些自知之明,見孟子的才學俱佳,就對孟子講:我這個人有些昏聩,孟先生何不輔佐我,教導我?我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是我願意去試一試。
孟子對齊宣王說:讀書人可以做到沒有固定産業但擁有堅定的意志。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沒有産業的話,也就沒有堅定的意志,這是個反的。如果沒了堅定的意志,那就會四處為非作歹,違反律法,等他們都犯了法才處罰他們,那定會危害百姓。英明的君主怎麼會在統治期間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因此,賢德的明君會劃分給百姓一些産業,讓他們上可以孝敬父母,下可以供養妻兒,有飯吃飽,有房可住,遇到天災人禍也不會餓死。然後引導他們向善,老百姓自然願意聽從。
孟子繼續說:如果劃給百姓産業,上不足孝敬父母,下不能供養妻兒,風調雨順的年節都吃不飽,無處居,遇到天災人禍還要餓死,甚至連子個人都養不活,哪還有什麼心思來順從君王。
孟子的這番話有個核心内容,就是"有恒産者"才能有恒心,經濟基礎是第一位的要素。若說馬克思經濟學首先提出這個觀點,那我有點反對,咱們的老祖宗千年之前就提出來了,這不就是嗎?
為了有"恒産",我們去打拼,正所謂"倉禀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真是說到身心深處。
PAGE
- 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