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青黴素?#健康科普大賽#您或者您身邊的朋友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常見的青黴素?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科普大賽#
您或者您身邊的朋友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
患者:青黴素便宜又好用,為什麼現在醫生都不給開青黴素了呢?
醫生:現在青黴素耐藥率這麼高,為什麼老有人想着用青黴素?
蘋果砸中牛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1928年,污染青黴菌的培養皿葡萄球菌生長受到抑制,細心的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然而,從發現到産業化還需要人員、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終于,1943年,青黴素正式用于臨床。二戰期間,青黴素的應用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近百年來,青黴素由最初的幾十萬單位起效,到現在需要成百上千萬單位,不得不說,細菌耐藥是主因。曾經對青黴素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現在對青黴素的耐藥率已>90%,因此,青黴素不再經驗性用于葡萄球菌常見感染的治療。但是,青黴素對溶血性鍊球菌等鍊球菌屬、肺炎鍊球菌等敏感性高,耐藥性<10%;且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狀杆菌、炭疽芽孢杆菌、梭狀芽孢杆菌屬、消化鍊球菌、牛型放線菌、李斯特菌、梅毒螺旋體和鈎端螺旋體對青黴素敏感。因此,目前青黴素主要用于:
1、 溶血性鍊球菌導緻的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産褥熱等。
2、 肺炎鍊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症等。
3、 與氨基糖苷類藥物聯合用于治療草綠色鍊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4、 白喉、炭疽、淋病、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鈎端螺旋體病、放線菌病、回歸熱、鼠咬熱,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杆菌感染。
不同部位的感染常見病原菌不同,經驗治療時選擇的藥物就不同。比如急性細菌性咽炎和扁桃體炎、丹毒等的常見病原菌為A組溶血性鍊球菌,抗菌藥物我們可以優選青黴素;但是對于尿路感染常見的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對青黴素不敏感,就不能經驗性選用青黴素了。臨床上在考慮抗感染方案時,實際考慮的因素要更多,比如患者的病情輕重、發病場所、過敏史、既往用藥史、接觸史、肝腎功能、藥物在感染部位的濃度、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PKPD)特點、藥物相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等。
青黴素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藥物,如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内酯類、氨基糖苷類等,相對更易引發過敏反應尤其是對于過敏性休克的發生,是限制青黴素使用的另一主要原因。随着我國制藥技術的提高,青黴素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已顯著降低,因此,醫生在選擇時也無須過多的擔心。需要注意的事,用青黴素前必須詳細詢問青黴素類、其他藥物過敏史,并須先做青黴素皮試。
青黴素是“寶”還是“草”,您了解了嗎?
(在這裡提醒大家,文中青黴素指的是青黴素G,不能任意拓展到耐酶青黴素、廣譜青黴素和抗假單胞菌的青黴素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