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按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教字标注。所标序号一般置 于所注文句的右上角。
在标注方式上,可以直接标出數字,也可以把數字放到方括号或圓圈内。
現在通行的方式是使用方括号,頁碼置于随後的括号中,頁碼前加“P”,也可以在文後著錄條目中标出。
鑒于同一文獻出現多處時便于區分,使用文内标注頁碼的方式較為普遍,因為序号相同,可避免文後著錄重複。
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注:為了便于閱讀理解,作者将标注方式字體用于了高亮顯示。
“真 實 是 文 學 的 生 命 ”[1] (P44),這一命題在文學理論中有伏根深遠的曆史淵源。……當文藝理論家們聲稱文學要“真實地反映了生活的作品就有文學的真實性 ”[2](P15)的時候,必 然涉及到對“真實”一詞的賦義和理解問題。按照漢語通行的解釋,“真實”就是指“與客觀事物相符台”。對客觀現象做出變形、走樣的反映,自然不在“真實”之列,自然無所謂“真實性”可言。這樣悖論出現了:多數文學作品是生活的“變形”反映。變形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怎麼有 “真實性 ”呢?面對悖論 。論者隻好在概念賦義上做文章 。說藝術真實“不等于實際生活中的事實 ”[3](P208)。“藝 術 真 實 是 假 定 的 真 實 ”[4](P33)。“文學的藝術形象本來是虛構的具有假定性的社會生活的圖畫”[4](P84)。
——————————————————————————————————————
[1]十四院校編 。文藝理論基礎[M],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2]蔡儀文學概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3]以群 。文學的基本原理 [M],上海 :上海文藝 出版社,1979。
[4]重慶炳。文學概論新編[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上例中,“[4]” 出現了兩次,表示同一書,但頁碼不同。
參考文獻:畢業論文中參考文獻的規範标注 作者孫曉玲
查找中外文獻論文,點擊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