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川峨眉山之旅,很多人都是直奔金頂的,其實峨眉山很大,還有很多值得遊覽的地方,我們這次選擇的是徒步之旅,第一天從山下出發,來到萬年索道乘坐纜車到達萬年寺,随後遊覽萬年寺、白龍洞、清音閣、藥王洞、一線天、生态猴區等景觀,緊接着穿過三座橋到半路一個農戶開的小店吃飯,飯後考慮到時間原因沒有繼續往前走,而是原路返回,經過雙橋清音之後走清音平湖的環線到達五顯崗車站乘坐大巴前往雷洞坪車站,目的是看一場日落,并為第二天的日出之旅做準備,雖然最後沒有看到日落和日出,但突如其來的大雪讓一群人激動不已。
徒步線路濃縮了峨眉山人文遊和自然風光旅遊的精華,過程需要翻山越嶺,走過各級階梯和溪澗,沿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好不惬意。
離開萬年寺繼續往前走,首先看到的是白龍洞。
白龍洞也叫白龍寺,海拔大約800米,由别傳禅師創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傳說寺後的白龍二洞是白娘子修仙的地方,現在洞口已經淹沒和封閉,但清泉猶在。
白龍寺屢廢屢建,清朝早期,康熙曾賜僧人祖元大師《金剛經》一部。
現在的白龍寺為1909年重建,分别于1953和1980年經曆了兩次修複。
這是一座規模不大,但氣勢恢宏的佛教寺廟,前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
白龍寺的大雄寶殿供有一尊南宋鐵制的“數珠手觀音”,通高1.6米,工藝技術非常精湛,是峨眉山的珍貴文物之一。寺内還有一尊高1.8米的釋迦牟尼玉佛像,同樣是藝術精品。
這座佛寺被群山、密林包圍,遠離城市的喧嘩,有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即使到了冬天,寺外依然郁郁蒼蒼,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
一路前行,每一條小徑,每一段台階都是風景,它指引我們去探秘下一個經典景點。
離開白龍洞再小走一段路就來到清音閣風景區,它位于牛心嶺下,海拔大約710米,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明朝初年始改為清音閣,雖然隻有一個殿堂,但居高臨下且山環水繞,地勢非常險要,旁邊還有列入峨眉山十景的“雙橋清音”。
雙橋清音位于峨眉山上下山的中樞,但見山澗巨石之上建有一座涼亭,兩旁是兩條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之上建有拱橋兩座,形成二橋拱照涼亭之勢,小溪旁邊林木茂盛,環境清幽,甯靜之中帶有幾分神秘感,仿佛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發生的地方。
雙橋清音面對清音閣,遠遠望去正是一幅唯美的青綠水墨畫卷,傳說青白二蛇曾在此打鬥,當時的青蛇為雌雄同體之身,慕白娘子之美色想結為秦晉之好,後被白娘子打敗,甘心以妹妹自稱做白娘子的跟班。
傳說自然不可當真,但給旅程增添了很多樂趣,也讓我們想起《白蛇傳》裡的諸多情節。
一路前行,經過藥王洞,發現這裡有很多石雕,偶爾也有幾隻調皮的猴子前來打招呼。
雨忽下忽停,小徑、拱橋逐漸濕漉,草木在雨水的滋養下越發顯得青翠,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冬季的峨眉山半山竟然還如此綠意盎然。
一路空氣清新,讓人倍感心曠神怡,流水撞擊石頭發出的低沉的聲音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樂曲。
行行複行行,不經意間到達一線天了。
此刻擡頭望天,但見兩山夾峙的位置隻有一條小縫,倘若晴天,陽光也隻能通過這條小縫灑落在地面上。
繼續往前,道路并不難走,但兩旁的山體、斷崖非常陡峭,就像一面面巨大的屏障聳立在眼前,有的石壁寸草不生,有的石壁長滿了青苔,或者蕨類植物。
小雨不停地下,山谷氤氲,此時終于明白“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含義。
群峰層層疊疊,雲霧缥缈,所謂的“仙境”不過如此。
繼續往前走,來到峨眉山自然生态猴區,這裡是互動性最強的區域之一。
根據統計,相對集中的猴子群落一共15個,數量500多隻,全部都很有靈性,它們會在流泉飛瀑之上戲耍,會在屋頂、樹木、山坡之間跳躍、打鬧,也會下山等待遊客贈予食物,但不會騷擾遊客,而是站在路邊靜靜地等待。
這些猴子有的獨自等待,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在屋頂發呆,看起來就是一個小社會,某些活潑的場面和人類無異,實在太可愛了。
原本想繼續往前走,但考慮到體能和時間問題,我們過了生态猴區再走過三座橋吃完豆花飯就原路返回了,經過清音平湖的時候走了一個小環線,但見山水相依,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倒映于平湖之上,清麗迷人宛如畫卷,不覺沉醉,此時雖然腿部已經有點輕微的酸痛,但美景當前完全忘記了不适。
旅遊小貼士:冬季爬山,建議提前準備好内衣,濕了之後可以更換。也可以準備一根登山杖,沒有的話可以在沿路購買,價格大約3-5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