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電工、高級技師、“陝西省技術能手”“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秦工匠”“陝西省勞動模範”,進廠六年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同時實現了從預備技師到高級技師的跨越……
看到這些榮譽和成績,你肯定以為這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男技工。事實上,她是一名年僅33歲、工作11年的女性。她就是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法士特集團”)機修車間維修電工蔡嵘。
蔡嵘在調整機床刀庫。
進廠6年 成長為高級技師
5月16日,記者在法士特集團寶雞廠區見到蔡嵘時,她正在車間與工友們探讨解決一個電路問題。
一個女孩為啥學電工呢?這個問題打開了蔡嵘的話匣子。
“當年高考失利後,父親給我說過一句話:‘人要有自己一門拿得出手的手藝,這樣就能在社會上立足。’就是這句話,讓我下定決心學手藝。之所以選擇電工,是因為我們一家都和電有緣。”蔡嵘操着一口東府方言,嗓門大,語速快,似乎每個字落在地上都能砸出一個坑。
蔡嵘的父親和伯父以前都是村裡的電工。小時候,村裡誰家燈不亮了、插座沒電了,經常找父親去修。蔡嵘一直覺得,電這個東西很神奇,看不見、摸不着,還能亮,能管得了電的人很了不起。因此,在報考西安技師學院時,她選擇了“維修電工”。她覺得,相比“裝配電工”照着圖紙幹活,“維修電工”更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
上了三年學,她拿了三年的第一。畢業時,她是班裡第一個找到工作的。
2011年7月,蔡嵘進入法士特集團機修車間,成了一名維修電工。憑着自己的踏實好學、勇于創新,2017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現在已經是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示範工作室。同年,她從一名預備技師成為高級技師,這個跨越整整比别人提前了十幾年。
“死磕”難題 每年節約百萬元
“蔡工,你有空了過來看一下,這兩天機器總是出毛病。”就在記者采訪時,蔡嵘接到幾個這樣的電話。
大修組20多個人,隻有蔡嵘一個女性。但是在電氣維修方面,這些“大老爺們”經常向蔡嵘請教。對付各種“疑難雜症”,蔡嵘有自己的絕招,那就是“死磕”。
一次,有個車間的機床出現了故障,現場維修人員幾天了找不到原因。蔡嵘接到任務後,詳細了解故障狀态,随後登上三米高的機床對控制線路和梯形圖進行檢查,未發現異常。故障出現得很有規律,每兩個半小時必發生一次、燒一次閥,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偶發問題。依據自己的判斷,她就坐在機器跟前,目不轉睛地盯着電磁閥線圈,整整盯了兩個半小時,最終發現是IO單元絕緣損壞了。就是憑着這樣的“死磕”精神,她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上的難題。
“我就是個幹活的,咱幹就要往好了幹。”這是蔡嵘對待工作的初心,也是她一直堅守的準則。
大家都說蔡嵘身上有股鑽勁,問題解決不了決不罷休。
在車間裡,經常是别人下班走了,她還在研究、摸索。她自己買了很多學習資料,而且她善于向别人請教,不懂就問,随時記筆記。她通過自學完成了西德平面磨改造工作、激光幹涉儀使用等急難任務,成為技術創新員工中的代表。為了打破維修過程中關鍵核心部件的委外維修,蔡嵘先後完成小巨人數控車床、國産外圓磨床電主軸的自主維修,各種滾齒機工作台自主維修與分度檢測等,每年為企業節約費用100多萬元。
進廠時蔡嵘22歲,正是女孩最愛美的年紀,但她每天都是素顔,一身工作服、兩手黑油。轉眼就是11年,技術在進步,成績在提高,而她依舊是那一身打扮。
技能大師 帶動青年人成長
在機修車間的一角,就是蔡嵘技能大師(勞模創新)工作室,“文化引才、崗位成才、發展造才”幾個字特别醒目。
“把工作室建在車間裡面,就是要立足于一線、服務于一線。”蔡嵘說。
作為工作室的帶頭人,蔡嵘圍繞設備維修開展各類技術攻關和技能培訓工作,解決企業設備維修難題和做好“傳、幫、帶”工作,促進青年人才成長,助推企業整體技術能力提升。在工作室的帶動下,五年來,設備安裝與調試工技能等級晉升200多人。目前,工作室成員中,有高級技師7名、技師21名。
技能人才的成長,與各種大賽密不可分。
早在2016年,蔡嵘就獲得省級行業技能競賽第三名。2018年,蔡嵘和同事代表陝西省參加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取得陝西賽區第一名、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賽成就了蔡嵘。
因此,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她通過一對一指導、專項提升、模拟大賽等形式,不斷提升員工技能水平。目前,有6人榮獲國家級大賽二等獎,6人榮獲省級大賽一等獎,2人被授予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去年,蔡嵘被評為陝西省“三秦工匠”。6歲的兒子不明白“工匠”是啥,對她說:“媽媽,你能不能别當工匠了?當工匠太忙了。”
忙碌是常态,創新不止步。
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女孩,到如今的“三秦工匠”,蔡嵘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隻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寶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