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通旗艦進化史

高通旗艦進化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7:35:00

如果最近這段時間有持續關注我們三易生活,你可能知道我們着實帶領大家“考古”了不少曾經在業内赫赫有名、甚至是引領一時風騷,但如今卻早已不見蹤影的“古董”手機SoC、AP方案,以及他們背後的相關廠商。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

老實說,我們之所以要去收集這些老機型,并對它們所搭載的移動平台重新進行測試,一方面是出于想要挖掘那些已經被大家遺忘的、曆史上曾經閃光過的設計思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因為我們确實想要弄懂,為什麼這些曾經有過奇思妙想、曾經能夠引領行業風潮的芯片廠商,如今卻都一個個都黯然退場了?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2

不得不說,在測試了足夠多的老機型、老移動平台、老應用處理器後,我們确實有了越來越明确的答案。并且更加有趣的是,這些答案不僅能夠回答這一衆廠商黯然退場的原因,同時也解答了為何在如今的智能手機SoC領域,高通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理由。

首先:産品生态的差異,促使了開發者與廠商“站隊”

衆所周知,現在許多消費電子廠商都喜歡講“生态”這個概念,并且大家也都明白,隻有完整的産品生态才能更好地留住消費者。

但在智能手機行業上遊的芯片領域,過去絕大多數的知名品牌所推出的移動平台也好、應用處理器也罷,生态建設都可以說是一團糟。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3

比如說,我們日前提及的Intel PXA系列ARM架構移動處理器,當初剛發布時并未集成GPU,還需要依靠第三方額外為其适配獨立外挂的GPU芯片。但外挂GPU的驅動Intel方面自己又不去适配,結果就導緻一些産品雖然用了(當時來說很)強勁的GPU,結果GPU卻隻能用來做視頻解碼、壓根就無法運行遊戲,活脫脫成了半個“擺設”。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4

又比如說,不久前我們測過的三星Galaxy S2 Plus搭載的博通雙核SoC,以及Marvell的末代移動平台PXA1928,就都出現了“理論圖形性能不弱,但實際上連3D測試都跑不了”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往淺了說,這是相關廠商隻管造芯片、不管軟件适配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往深了講,這其實就是這些廠商壓根就沒有考慮過軟件開發者的感受,根本就不在乎産品的軟件生态。而他們的下場,自然也就是被主流軟件、遊戲所遺忘,并最終被消費者棄之敝履。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5

縱觀業界,如今的主流芯片廠商大抵都不會如此輕視生态的建設了。但有的時候,能不能真正給開發者、給手機廠商以方便,确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6

搭載骁龍845平台的LG Velvet LTE,前不久剛得到了Android 13更新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高通是怎樣在生态建設上發力的。首先在最基礎的驅動、功能适配方面,高通可能是整個Android陣營中,唯一有能力為旗下所有産品适配全部功能模組驅動的廠商。畢竟他們的GPU、NPU、DSP、ISP這些模組,現在都是完全自研的架構,不需要采購第三方IP。

以結果而言,這不僅使得高通旗下的SoC驅動更新更快、更頻繁,而且也使得采用了這些方案的機型可以得到更長時間的系統維護周期。縱觀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機型就會發現,往往隻有那些采用了骁龍移動平台的型号,才會是每次系統更新最優先的機型。而其背後的原因,就在這裡。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7

其次,高通不隻是能夠實現硬件與驅動的閉環自研,同時他們也很注重與業界其他廠商的聯合調校。比如在影像方面,高通和徕卡、索尼都有進行深度技術合作,這就使得理論上所有的手機廠商,隻要選用了骁龍移動平台,就會在使用索尼最新CMOS方案時得到更深度的技術支持,或是能夠在相機裡集成來自Leitz的獨家算法。很顯然,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上來說,這實際上也就意味着潛在的巨大成本和用戶體驗優勢。所以該怎麼選,大家自然心中有數。

其次:可持續的技術路線,讓所有産品都能受益

除了重視生态建設、積極與合作夥伴一同推進功能适配,将硬件設計“落到實處”外,高通還有一個不同于其他廠商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擁有完整、可持續的技術路線。

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此前測試過的那些老機型就會發現,技術路線不連貫、功能研發“想一出是一出”,在過去的SoC領域其實非常常見。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8

比如說在GPU方案上,有的品牌上一代産品集成的是PowerVR的GPU,下一代就換成了ARM的公版Mali方案,再往後一代又變成了半自研的設計。不僅如此,每一代産品還總會整出一些看起來讓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技術”。

又比如說在ISP、NPU的設計上,有些品牌将高中低端産品大搞“區别對待”,隻有高端平台才有獨立NPU,中低端或入門級産品壓根就不配備相關功能。或者隻在旗艦産品上用最新的ISP,而非旗艦就通通是此前的老架構。

乍看之下這似乎挺“合理”,因為不同定位的産品成本差異很大。再加上前文中曾提及,目前Android陣營除了高通,其他廠商也沒有能力做到全棧自研,所以受制于供應商、動不動改方案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果将骁龍移動平台拿來比較,大家就會發現可持續的、連貫的技術路線有多麼重要了。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9

骁龍遊戲合作夥伴陣容中的一部分

許多朋友想必都知道,高通方面在骁龍845上首次提出了名為“Snapdragon Elite Gaming”的一系列底層遊戲優化技術。它們大多數都是驅動、甚至硬件層面的功能,能夠起到降低遊戲延遲、防止遊戲卡頓、改善遊戲過程中的網絡表現等作用。但是就在發布這一技術後不久,高通便通過驅動、系統的更新,将一部分“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帶到了當時很有人氣、但已經上市了一段時間的骁龍660上。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0

又比如說,高通早在2015年(骁龍820)就率先加入了AI、神經網絡計算技術,而到了骁龍845、骁龍855時代,其移動AI體系正式成型,且使用了不同于其他廠商的“異構計算”設計。即讓CPU、GPU、DSP、ISP,甚至電源管理單元和基帶單元等,都分别具備執行不同AI代碼的能力,然後在實際使用中自動進行分配和協同工作。

這樣的設計好處在于能夠使用SoC的全部算力,因此性能與計算效率都很高,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高通必須堅持在每一代産品的CPU、GPU、DSP、ISP、NPU,乃至更多功能單元上,都使用帶有延續性的架構設計。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令分布式AI計算架構在每一代産品上都能生效,也才能讓那些為骁龍移動平台優化的“AI應用”在每一代骁龍平台上都能正常運轉。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1

那麼,高通做到這一點了嗎?很顯然,他們不隻是做到了,而且還成功實現了高端設計的逐級“下放”。事實上,哪怕是在如今定位相對較低、諸如骁龍680這樣的4G移動平台上,依然也可以看到源自旗艦的Spectra ISP、Hexagon DSP、Adreno GPU。相比于其他廠商“朝令夕改”的架構設計,高通這種基于自研架構、全系可持續的技術路線,最終帶給用戶的優勢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後:高通還能夠聽取消費者的意見

老實說,即便對于最強大的行業巨頭來說,在某一款、甚至是某一代産品中出現纰漏,也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PC行業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英特爾奔騰4系列,而手機行業的例子就比如德州儀器OMAP4470上沒啥用的“異構四核”,以及三星Exynos5410上無法同時開啟的“假八核”,都屬于在設計上就走了彎路、犯了錯誤。

産品設計出了錯,市場表現與用戶口碑自然就會打折扣。但手機行業的一大“優勢”,就在于技術、産品叠代非常快,所以隻要廠商及時改正,想要挽回市場的信心其實也不是難事。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2

堅持“大雙核設計”,使得德儀在四核時代迅速失去了性能優勢與市場份額

例如三星方面在Exynos5410遭到大量批評後,很快就推出了能夠“八核全開”的Exynos5420,穩住了陣腳;而德儀在OMAP4470被外界批評多核性能不足後,卻沒能及時反思,反而試圖在下一代産品OMAP5430上繼續用“大尺寸雙核”去“對壘”同期的四核競争對手,結果就是新品還沒上市、自己就已經被市場所抛棄。

而在最近這幾年,高通方面在聽取消費者意見這一點上,同樣也表現得非常積極。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3

比如說,第一代骁龍8能效比表現平平,而消費者普遍期待更強的能效比表現,于是下半年的骁龍8 很快就依靠新工藝制程以及大幅提升的性能與能效比實現突破,不僅在市場表現上完全壓過競争對手,也使得消費者對下一代的新平台充滿了期待。

高通旗艦進化史(測過諸多老機型後)14

又比如說在PC計算平台産品線中,前兩代骁龍8cx因為CPU架構太“靠近”手機SoC,過于注重低功耗屬性,導緻性能水準很難與同期的x86平台競争。但高通很快在第三代骁龍8cx平台上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動,四個X1超大核加上四個A78大核的設計使得第三代骁龍8cx的性能得以飛躍式提升,再加上大幅上漲了200%的AI性能,最終也讓2022年的“骁龍本”有了許多的看點,也受到了更多主流OEM廠商的青睐。

其實類似這樣,在聽取了消費者意見後,對産品進行的大幅升級改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廠商往往不得不額外付出預料之外的成本,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肯不肯改”以及“改得效果好不好”,其實又特别能夠體現出一個廠商是否真的拿消費者當回事、是否真的在認真做産品。

從這一點來說,高通能夠這麼些年做下來,并成為整個移動通信市場的領軍廠商,背後所付出的努力,顯然不是那些如今已然“作古”的競争對手所能比拟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