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2:06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在觀衆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90後、00後都競相追捧。近日,《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正在央視第九套紀錄頻道播出,其中,“曾侯乙編鐘”一集更是獲得觀衆的一緻好評。

說起曾侯乙編鐘,也許有人會回憶起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夜晚,由譚盾演奏的那一曲《1997--天、地、人》。但是,我們可曾想到在北京奧運會的頒獎曲裡,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裡,在埃及盧克索神廟裡,都響起過曾侯乙編鐘的聲音。

為什麼如此多的國家外事場合,曾侯乙編鐘都不曾缺席?為什麼它有如此之高的中華禮樂文化的象征性價值?曾侯乙編鐘到底有怎樣的獨特之處?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萬全文前不久通過“在線文博”講述了曾侯乙編鐘背後的故事。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1

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萬全文

幾多因緣造就編鐘出土

據萬全文介紹,編鐘的出土與一位軍人密切相關。1978年,在随州的一處空軍修理所建造營房時,部隊裡的副隊長—王家貴發現了推土機下泥土的異樣。王家貴在馬王堆墓葬發掘後,就成為了一名考古愛好者。他發現推土機挖出來的土裡面有碎石,是被擾動過的。因此,王家貴先生毫不猶豫地向襄陽地區的文化局報告了。

在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後,1978年4月開始對施工區域正式發掘,這個地方就是後來著名的曾侯乙墓。

因為墓葬存在盜洞,當時考古工作者起先是很失望的。但兩個月後,随着墓坑裡面的積水幾近抽淨時,編鐘露出了水面。緊接着,一個面積為220平方米的大型岩坑豎穴木椁墓展現在了考古工作者的面前。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2

曾侯乙墓的發掘現場

萬全文在介紹曾侯乙墓時形象地解釋說:“曾侯乙墓的形制相當于三室一廳。中室就好像現今的客廳,做禮儀功用,位于墓葬最中心的位置。”曾侯乙編鐘就與編磬、九鼎八簋一起出土自墓葬中室。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3

編鐘出土位置

緊接着,萬全文補充說: “編鐘出土後,懸挂的鐘幾乎都是很完整地保存在鐘架上。因為當時随縣(今随州)沒有博物館,所以就運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進行保存與收藏。”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4

編鐘出土時的原狀

伴随着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對于它的研究也逐漸豐富。那麼,曾侯乙編鐘的背後,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

銘文訴說一段過往

曾侯乙編鐘共出土六十五件,其中有一件是楚王贈送的镈鐘。編鐘上刻有标音的銘文,反映了當時曾國、楚國和鄭國的律名,是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5

曾侯乙編鐘

那麼為什麼在這六十五件編鐘裡,镈鐘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楚國之所以不滅曾國,說明曾楚兩國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楚惠王五十六年曾侯乙去世後,楚王鑄造了镈鐘以此祭奠曾侯乙。”,萬全文說:“镈鐘上面的銘文是‘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酓章作曾侯乙宗彜,奠之于西陽,其永時用享’。”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6

镈鐘銘文

銘文首先是說明了制作镈鐘的原因,其次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說明了時間,即唯王五十又六祀,也就是公元前433年。這個時間非常重要,因為镈鐘記載的時間就是曾侯乙去世的時間。

因為镈鐘是楚王送到曾國來祭奠曾侯乙的,曾國在此時要表明與楚國的主從關系,所以把镈鐘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如此,镈鐘既表明了當時曾國與楚國之間的關系,也蘊藏着一段背後的故事。“镈鐘在當時其實沒有使用,因為镈鐘實際上沒有調音,不能演奏,出現在這裡是具有象征意味的。”萬全文書記如是說。

如果想要演奏一首完整的樂曲,需要編鐘組合起來,共同演奏。那麼,編鐘是如何發音的呢?有什麼特點嗎?能夠演奏怎樣的樂曲呢?

一鐘雙音演繹時代樂章

曾侯乙編鐘有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它具有一鐘雙音的特點。“也就是說一個鐘能夠演奏兩種不同的樂音,如此,一套完整的編鐘就可以演奏很多不同的樂曲”萬全文解釋說。

那麼,它是運用怎樣的原理去實現“一鐘雙音”的效果的呢?

編鐘呈合瓦形,與寺廟裡的圓形鐘不同。圓鐘是整個鐘部形成一種共鳴的音腔,而合瓦形的編鐘就像是兩個瓦片扣合住的鐘。在鐘口呈橢圓形,敲擊時,聲音一旦發出後就會停止,所以說曾侯乙編鐘在演奏時不會出現敲下一個鐘時,上一個鐘的聲音還沒停止而造成的“疊音”現象。

在鐘的結合部有棱,稱作“銑”,鋼性比較強,因此從正鼓部到側鼓部音是逐漸衰減的。從而可以看出鐘的形狀對其音的衰減是有作用的。兩棱之間的鐘口向上拱起,鐘口邊稍上有兩個敲擊點,中心為“正鼓”,偏右約三分之二處為“側鼓”,分别刻有樂名。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7

編鐘各部位名稱

“當然,不是說鐘一做出來就是準音的,它需要調音。即使現在,我們鑄鐘也需要調音,但有設備支撐。曾侯乙編鐘的時代是完全依靠耳朵聽音的。”萬全文補充道。

曾侯乙編鐘不僅具有“一鐘雙音”這一了不起的成就,還有就是七音齊備,并且具有12個半音。我們如何去理解呢?可以對比鋼琴,在一個八度裡,7個白鍵和5個黑鍵構成12個音,即12平均律,曾侯乙墓的12個半音跟12平均律是一個概念。鋼琴有七個八度,曾侯乙編鐘有五個半八度,音律很寬廣。

另外,編鐘分為三層懸挂,上面是鈕鐘,中層是甬鐘,下層也是甬鐘。三層的鐘大小不一樣,因而編鐘發出的聲音是有區别的。所以應該來講,曾侯乙編鐘能夠很好地體現戰國時期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8

曾侯乙編鐘甬鐘音名與現代音名對照圖

萬全文用一個生動形象的說法給出了解釋,他說:“鑄造編鐘就像雕塑一樣,雕塑做眼睛的時候,是慢慢擴大的。不能一下子就把眼睛做大了,因為把眼睛做大之後,讓其變小很難。制作編鐘也是同樣的道理,要用耳朵聽音,音要一點一點變高,如果音低了的話,沒有辦法把音補回去。也就是說,制作編鐘時隻能稍微厚一點,慢慢地把音調高,局部地調高。所以編鐘裡面有很多調音槽,工匠就是通過調音槽來進行調音的。”

“我們現今所說的金石之音包括金石土木瓠革絲竹。金石之音是對所有樂器發出的聲音一種概括。但是,’金‘代表編鐘,‘石’代表編磬。曾侯乙墓出土有編鐘、編磬、瑟、十弦琴、五弦琴、鼓、排箫、笙和篪,共九種125件。所以,一方面鐘的數量很多,另一方面,如此之多的樂器,能夠演奏出來古今中外的很多樂曲。因而,體現出曾侯乙墓的重要程度。”萬全文說。

聆聽編鐘今生音律

編鐘在1984年慶祝建國35周年之際,去到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樂曲後,就再也沒有走出過湖北省博物館。

那麼我們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館看到的編鐘表演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講到編鐘的複制問題了。”萬全文對此解釋道:“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葉劍英、李先念等人來博物館考察曾侯乙編鐘,在參觀過程中,葉老詢問曾侯乙編鐘能不能做複制品。湖北省博物館馬上向上級報告。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後,湖北省博物館開始對曾侯乙編鐘進行複制。”

在複制編鐘的過程中,有許多故事,萬全文回憶道:“複制曾侯乙編鐘的時候,在全國成立了一個專家組,至少有五個單位都參與了。包括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自然史所等單位。邀請了研究音樂考古、音樂史、古文字學和考古學、青銅鑄造等方面的一批專家共同參與複制。

1984年9月份驗收後,湖北省博物館有了第一套曾侯乙編鐘的複制件。之後又分别為台灣鴻喜美術館、随州市博物館、黃帝陵、武漢音樂學院和北京大鐘寺鑄造了複制件。

曾侯乙編鐘大揭秘(曾侯乙編鐘藏着的)9

曾侯乙墓出土編磬

在關于複制件的問題上,萬全文特别強調“複制不同于仿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曾侯乙編鐘原件上翻模制作的,稱為複制。所以真正意義上曾侯乙編鐘的複制件并不多,但是在各地存在大量仿制的作品。也就是說,仿制的編鐘,沒有經過湖北省博物館,也沒有經過審批程序。”

伴随着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湖北省博物館在20世紀80年代初專門成立了編鐘樂團。萬全文認為湖北省博将編鐘樂團定位為曾侯乙出土文物展覽的一種延伸是值得肯定的。“觀衆在展廳看到了曾侯乙編鐘後,肯定都想知道編鐘是如何演奏的?能夠發出怎樣的聲音?能夠演奏怎樣的樂曲?因此,編鐘樂團首先要解決觀衆的這些問題。”

另外,編鐘樂團也是湖北省博物館的一個特色社會教育項目。樂團是嚴格按照當時出土的樂器來組建的。實際上沒有用到的出土器物隻有兩把琴,一個十弦琴,一個五弦琴。五弦琴因為音腔很小,基本上不能演奏。當時有專家認為它是一種均鐘,用于定調。關于十弦琴,湖北省博物館做過複制品,但是現在具體怎麼演奏還不是十分清楚。

萬全文認為編鐘樂團的演奏第一是要雅俗共賞,第二要反映楚文化特色。湖北省博編鐘樂團的曲目庫比較龐大。其中,一部分都是原創的曲目,是作曲家根據楚辭等楚文化元素創作的。一部分是根據中外樂曲編排的。

關于弘揚和宣傳編鐘音樂方面,萬全文暢想道:“未來,我們會重點打造編鐘,要把編鐘文化的特色做足。第一是打造平台,在湖北省博物館的三期工程中,新做了一座更适合編鐘演出的演奏廳。第二是豐富演出内容,編鐘的曲目還要進一步系列化,要創作出更多的反映楚文化特色的曲目。第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讓編鐘既駐館演出,又走出去,走向海外,以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本文轉載自中國文物報“在線文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