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有哪些文章?來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佚名 時間:2016-01-11 繁體中文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昌帝君有哪些文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佚名 時間:2016-01-11 繁體中文版

“文昌帝君”,有天神與人神兩種不同的說法:文昌兩字既為星名,又為神名,也就是民間慣稱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有關文昌星的說法,《史記天官書》所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星經》中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右理)、司祿(賞功進士),各有專司,掌管天下文運祿籍,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士人學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曆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宮名,包括閃顆星,即鬥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代星相家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将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産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謂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所以二神逐漸合而為一。
文昌星簡稱文星,或稱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運者,如杜甫詩:“北風随爽氣,南鬥避文星”。又《東觀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由此觀之,學子應與文星有關。
有關文昌星的說法,《星經》所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記天官書》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
到了明朝景泰年間,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廟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舉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間,更加崇奉此神,嘉慶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禮部,把此神編入祀典。
人神又分為兩種指稱,一是“文昌帝君”,一是“五文昌”,包括關聖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呂洞賓)、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鬥(魁星爺),合稱為“五文昌”。
《雲笈七簽》︰“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禮。”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
《楚辭九歌》的少司命即指第四顆星。戰國已列入國家祀典。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殁,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号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本名張亞子,唐朝越隽人氏,後來遷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縣),因笃信道教,廣宣道教教義于四川,死後人們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廟,命名為“清虛觀”,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為梓潼神,供人祭拜。唐朝唐玄宗、僖宗逃到四川期間,曾利用這種信仰,封梓潼神為左丞相、濟順王。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在曆代受封中,到此這個封号中出現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結合起來,從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學問之神,職責掌管文昌府的事務。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長,從一個地方神而成為全國性的大神,并逐漸與文昌神合而為一。
宋元時期,人們把文昌稱為文昌帝君,尊為主仙、人鬼生死爵祿的神。古代士人仕進,以科舉為途徑,于是天下府縣,處處建立文昌宮。明代以後,每一所學校都将部分建築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廟祭祀,文昌雖是道教之神,但帶有濃厚的儒教色彩。
南宋間,一本以文昌帝君名義勸說世人行善積德的勸善書《文昌帝君陰涉文》,此書影響很大,與《太上感應篇》和《關帝覺世真經》為三大勸善真書。
文昌帝君掌理考試命運、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祿,比孔子還受讀書人的歡迎。同時他也是刻字、書店、文具店、說書、抄紙的行神,所以昔日書商公會就叫做“文昌會館”。
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讀書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誕辰,童生、秀才、禀生、貢生、舉人以及私塾老師都要準備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廟行“三獻禮”祭祀之。
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學校,來奉祀這位文昌神: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聖誕。
《文昌帝君陰骘文》稱,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骘,上格蒼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間之鄉舉裡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等等,都歸文昌帝君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