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祁連山大墓考古

祁連山大墓考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20:14:49

提起中國的祁連山龍脈,或許會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是封建迷信,懷疑龍脈不存在。

但我們不能用今天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的世界觀。

君不見那專業盜墓賊,主要就是依靠風水尋找古墓,冬天依靠融化的雪花尋找古墓,再往後才是根據傳說和史料來尋找古墓。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

而本篇文章要講的内容,便是2019年祁連山龍脈當中,出土了保存完整的唐代大将軍墓葬,墓主人是被吐蕃滅國的“慕容智”大将軍,後歸附大唐,真守邊關,抵禦吐蕃。

祁連山龍脈大墓,是出土的最完整的吐谷渾王室墓,專家既驚訝又驚喜,猶如是拿到了打開曆史迷霧的鑰匙。

一,平整土地,發現古墓

關于此事的詳細經過,要從甘肅省天祝縣的岔山村說起。

在普通人看來,山是祁連山普通的山,村是甘肅普通的村。

但如果換做風水先生來看,該村剛好位于龍脈之上,具體可參照下圖。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

恰恰是因為岔山村較為偏僻,不挨三晉、不臨荊楚、遠離中原王朝,所以沒有專業盜墓賊光顧此地。

放在今天來說,岔山村平靜又祥和,可如果放在古代,卻是一塊戰略要地,商路的中樞。

駝鈴遠去,金戈落下,鐵馬已消失在曆史的塵埃當中……

到2019年的秋天,該縣的相關部門,在村子北面的小山崗,要進行土地整備,說白了就是整合那些零零散散的土地。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3

越是窮的地方,越是要想着如何搞緻富項目,所以要搞個前期開發。

就在工作人員緊張忙碌的時候,卻挖出了一塊塊的古磚,上面帶着明顯的花紋樣式。

大家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用來修古墓的磚塊,聯想到天祝縣的古代曆史,所以猜測是唐朝古墓。

工作人員往周圍一挖,磚塊接連不斷地出土,由此可見這座古墓比想象中的更大,并不是普通鄉紳的墓,極有可能是王侯将相墓。

現場的負責人意識到事關重大,于是立刻打電話上報領導,領導又聯系了本地區的文物部門。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4

一直上報到本省的考古研究所,當即就組建了專家團隊,帶着專業的考古設備,奔赴天祝縣,開展保護工作。

考古隊一看周圍地形,就猜測這裡可能有大墓,經過細緻的勘探,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是唐代大型墓葬的典型磚室墓頂。

所謂磚室,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是唐代達官顯貴,在地下修出的豪宅,裡面是一間一間的房屋,甚至是複制生前的住所,而不是春秋戰國那種用土或沙掩埋的椁室墓。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5

經過初步勘探,專家非常興奮,因為沒有發現任何的盜洞,也就是說這裡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唐代大墓!

打開了墓道之後,裡面可以輕松容得下三名成年男子并排走動,由此可推測出,墓門後面的空間肯定更大!

既然是唐代大墓,又會是古代的哪一位大人物,選擇在祁連山深處修墓呢?

甘肅的考古專家經過初步勘探,便上報到國家文物局,獲得了批準之後,便展開了發掘。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6

從外部打開了磚室的外牆之後,順着長長的墓道,首先看到的是兩扇大墓門,色彩鮮豔又厚重。

上面釘着一顆顆的銅泡釘,每一排十個釘子,上下五排也就是五十個大銅釘,既用來固定門闆,也起到裝飾作用。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7

大門中間是造型精緻的大門鎖,可以清晰看出技藝高超的鎏金工藝。單單是這個大鎖,便能看出該墓葬的主人,跟中原地區有深厚的聯系。

工作人員的目光,順着墓門往上看,則是一副巨大的壁畫,内容是兩層高樓。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8

也就是說,門是真的,上面樓是畫的,标準的唐代風格古墓,再一次印證了專家的推測。

而墓門的兩邊,則是一件件造型精美的彩繪人俑,每一件都色澤鮮豔,西龛擺着43件,東龛擺着27件。

真正打開墓門之後,裡面的文物堆積如山,一層一層又一層,看起來亂糟糟的,為發掘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該墓葬文物當年放進去的時候,自然是一件件地整整齊齊,現如今之所以堆疊好幾層,是因為木質結構坍塌。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9

舉例來說,唐代王公貴族的大床和木架子,屬于多層木質結構,上面懸挂或安放着一件又一件的珍寶。

随着時間的流逝,大床坍塌之後,也就滿地狼藉。更何況框架坍塌的時候,也會砸翻周圍那密密麻麻的器物。

因為各種文物實在是太多了,專家甭說是步入其中,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人根本進不去。

專家拿出的計劃是,在上面搭建腳手架,順着墓道往裡面延伸,避免碰到地上的文物,自上而下地去清理。

方案拿出之後,于是清理入口處的文物,騰出地放下設備。

可腳手架還沒有拉進來呢,專家就看到了一塊四四方方的石頭,上面雕刻着華麗麗的花紋。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0

細看之下,正是這座墓葬最重要的東西——墓志銘!

專家一直猜測墓主人是誰,到底是西域人?還是中原人?而随着墓志銘的出現,答案即将揭曉。

墓志銘分為上層和下層,中間則夾着唐代絲綢。

工作人員擦掉上層的灰塵,看到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這讓專家心頭大喜,因為“大周”兩個字,代表該唐墓是武則天時期的墓葬。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1

而這個“慕容”是吐谷渾貴族的姓氏,要打開墓志銘之後,才能知道是慕容氏的哪一名貴族成員。

提起吐谷渾這個尴尬的地方政權,史料記載的并不清楚,從強盛到衰敗,再到末代可汗,屬于是曆史當中的模糊片段。

吐谷渾的領土,北到祁連南到青海,面積雖然不小,但東西兩邊卻是大唐和吐蕃。

吐谷渾夾在了兩個超級大勢力中間,玩了一把地獄級難度的生存挑戰。

尤其是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為了穩定西北地區的邊防,所以派出部将而來。

末代可汗慕容諾曷缽,率領部族歸順大唐;而李世民那也是好面子的人,當即許配弘化公主,嫁給了慕容諾缽為妻。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2

考古專家根據墓門的樣式,猜測墓主人極有可能跟弘化公主淵源很深,甚至是弘化公主的後代。

大唐和吐谷渾聯姻之後關系越來越好,不過大唐跟吐蕃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恰恰被吐谷渾夾在中間。  

二,吐谷渾古國的曆史

追溯這個地方政權的一千多年文明曆史,其實史料記載的并不多。

隻知道是從東北遷到了西北,從遼東地區遷到了甘南地區,圍繞中國畫了大半圈,這一路的艱辛不言而喻。

公元350年前後建立了吐谷渾政權,遷徙了這麼遠的路程,卻夾在了大唐和吐蕃之間。

建國三百多年後被吐蕃所滅,這也是意料之中。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3

直到清朝同治時期,武威農民挖窯洞的時候,挖到了一個金碧輝煌的唐朝大墓,正是弘化公主墓,出土了大量珍寶。

縣令聽聞有墓葬被盜,于是派出衙役追捕,才算追到了墓志銘。

後人才算首次觸摸到那段曆史,那是在公元640年,十八歲的弘化公主,在兩國将軍的護送下,去往邊荒戈壁,跟諾缽成親。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4

按照當時留下來的記載,弘化公主的生活是“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廬帳為室,以肉酪為糧”說白了就是遊牧生活。

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弘化公主到76歲那年因病去世,葬在了涼州。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5

到1927年,武威因為一場地震,又出現了吐谷渾王室的墓葬,墓主人是弘化公主的長子,青海王慕容忠。

到1944年的時候,才有考古專家展開系統性的考古發掘研究,通過一塊塊的墓志銘,探尋吐谷渾王朝的曆史謎團。

根據十多塊墓志銘的資料,确定了吐谷渾亡于公元663年,之後便依附于唐朝。

安史之亂之後,吐谷渾貴族的墓葬,也就集中于長安一代。

之前發掘的吐谷渾王室墓葬,都被盜墓賊或者農民破壞,所以提供的研究價值有限。

出土的16塊墓志銘顯示,大部分墓葬都是弘化公主的兒女和侄女……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6

到2019年,專家看到了完整的唐朝吐谷渾墓葬,所以内心很激動,極有可能補充吐谷渾缺失的曆史,解開這個古國的消失之謎。

專家經過一系列創新的發掘辦法,取出了墓志銘兩邊的鎮墓獸和天王俑,兩件文物不僅造型威武,表面也繪制了精美的鎏金圖案,色彩過了千年依舊鮮豔。

從精湛的工藝來說,中原地區的彩繪圖案和卷雲紋,出現在了唐朝邊荒地區的墓葬當中,這已經提供了大量的曆史信息。

專家為了保護墓志銘中間的絲綢,一點點搭建出框架,才算把沉重的墓志銘完整取出,送到了實驗室的無菌密閉空間,等待專家後續的研究。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7

放下墓志銘暫且不談,從木質的人俑和馬俑身上,可以看到精美的描金痕迹,即使覆蓋着厚厚的灰塵,也能用肉眼看出古人的複雜技藝。

每一件兵器、甚至每一筆的描畫、背後都有龐大的神話世界觀。

專家徹底認定,這座龍脈裡的大墓,必然是吐谷渾慕容王室的重要成員。

考古隊早就等得着急,眼看着攔在墓道當中的墓志銘被取走,總算是有了可操作的空間,去清理大墓裡滿滿當當的一層層文物。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唐朝時期墓室精美壁畫,畫工栩栩如生。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8

雖然絕大部分已經脫落,但根據殘留的畫作,能看出内容是星辰月下、玉兔搗藥、官吏朝拜、玉手拈花、舞女翩翩……

有星象的位置,有象征太陽的三足鳥,也有鮮豔的花草。

考古隊專門分出一批人,去複原那精美的唐代壁畫,複原方式則是撿起地上的碎塊,猶如拼圖一般重新貼在牆壁上。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19

對于專家來說工作量巨大,而且要取走壁畫殘片之後,才能清理殘片下面積壓的文物。

首先清理的壁畫區域,是位于角落裡的那一大堆車馬人俑。

根據初步的推測:壁畫下面是架子,架子下面是大量的文物,坍塌後砸入了車馬俑陣列,初步推測至少有三層文物。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0

要把壁畫殘片小心翼翼地取走,才能展開接下來的發掘工作。

這邊的人在拼接壁畫,另外一邊的專家,則爬上了腳手架,提取棺木上面的一層層絲織品。

古代絲綢之路的奢侈品,一層又一層地展現在了後人的面前……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1

在明黃色的織錦上,繡着華麗的花紋圖案,橫着還排列着一頭頭的祥瑞巨象。

工作人員用硬紙筒,卷起那一張張的華美絲綢,送回實驗室等待後期修複。

緊接着便提取棺椁周圍的人俑儀仗隊,這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主要是因為兩邊一個又一個的木質架子倒塌,砸倒了人俑儀仗隊。

提取了木質架子之後,便是高大的描金騎馬俑,和一個個造型精美的站立俑。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2

整個儀仗隊,守護着中間的棺椁,從隊伍的龐大程度便可看出,棺椁當中躺着的墓主人,身份必然高貴。

豐腴俊美的侍女、濃眉大胡子的高帽大臣、擡頭望向遠方的丫鬟姬妾、閉目凝神的紅衣美少女……造型逼真的寵物俑,有狗、羊、馬……

角落裡擺着一大堆的幹糧袋,從破損的那兩袋幹糧便可看出,裡面裝着的是青稞和粟米,這為研究古代唐朝邊陲将士飲食,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參考。

通過棺椁周邊文物便可看出,墓主人身份高貴,喜愛美女、狩獵、美食……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3

而整座墓當中,造型最龐大最複雜的,便是墓主人的床榻,也是提取修複最困難的文物。

時過境遷,原先的多層床榻,已經坍塌散碎。即使過去了千年,也能看出墓主人床榻的華美奢靡。

床榻上的青銅花紋貼片,外面都鍍着一層黃金,造型怪異卻又不失典雅,這也能間接證明,墓主人并非中原人士。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4

在大床上,還站着一名俊美妖娆的侍女人俑,是要在陰間伺候墓主人的仆從。

在清理文物的過程當中,又取出了墓主人生前所用的一個大托盤,上面擺滿了墓主人準備在陰間享用的堅果和果脯。

因為年代久遠,所以那些柔軟的果脯已經風幹腐朽,但堅硬的幹果還保存完好。

連專家都驚訝萬分,還是第一次見到一千多年前的核桃,成為後人研究邊塞文化的重要依據。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5

更讓大家感到驚詫的,是牆角擺着一個胡床,說白了就是小馬紮,上面有描金的銅釘。

除了造型精美的裝飾物之外,墓主人的小馬紮,跟考古工作人員屁股底下的小馬紮,結構和大小相差不多。

雖然說馬紮早就散了架,但可以清晰看出此物一千多年來,結構一直未變。

專家在清理武器庫的時候,再次碰上了難題。

因為刀槍劍戟和弓箭,原本都是擺在架子上或者挂在牆上,可木質結構倒塌之後,整個就覆蓋了下面的文物。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6

尤其是那一整套的鐵盔甲,曆經千年光陰已經鏽蝕嚴重,恰恰是上面厚厚一層的武器,保護了下面那諸多文物的顔色。

挑開幾片盔甲之後,下面文物的描金和彩繪,比其他文物更加鮮豔奪目。

專家望着一大堆的東西直皺眉,主要是因為都粘連在一起,而且又是價值極高的文物。

尤其是那保存完整的箭壺和硬弓,大概率是參加過實戰的武器,對于研究唐朝邊防,有極其重要的軍史價值。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7

為了保護那色彩光鮮靓麗的彩繪和武器,所以隻能無奈之下,隻能選擇整體提取,也就是說把一千多斤重的一大堆文物,整個帶出墓室。

發掘如此龐大的墓葬,修複一層層堆積的文物,再加上研究文物背後的曆史文化,所以需要大量的時間。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8

而考古專家最先拿出的成果,便是最簡單的那個墓志銘,因為上面寫着的全部都是漢字,隻要保存好裡面的絲綢即可。

打開雙層墓志銘,上面清清楚楚寫着,墓主人名叫慕容智,是弘化公主和末代可汗的第三個兒子。

考古專家在恒溫恒濕的考古實驗室當中,将整個墓志銘提取出來,看到上面寫着慕容智,乃是一名鎮守邊疆的大将軍。

可想而知,慕容智的職責便是,抵禦對面的滅國仇敵吐蕃,日日征戰在沙場。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29

這也就可以猜出,慕容智的墓葬當中,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陪葬品。

墓志銘上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說慕容智在天授二年去世之後,遷葬于大可汗陵!

祁連山大墓考古(祁連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30

也就是說,這附近必然有一個吐谷渾的國王陵墓,這要等待考古專家的後續發掘。

後記:

金戈鐵馬已經塵歸塵,将軍熱血已經土歸土。

而慕容智唐代将軍大墓,是保存最完好的吐谷渾王室墓,又解開了那個古文明的一層神秘面紗。

看出土文物再結合史料記載,便可體會到那個蕩氣回腸的時代,耕戰傳家,百戰而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