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午第一節語文課,安哥聽他們老師講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特别是講到這首詞最後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裡時,思緒萬千。一邊回憶高中老師給我們講這篇詩詞的情景,一邊又想起廉頗無端遭受的诋毀,唾棄奸臣郭開,兩次因個人私怨對趙國将軍廉頗、李牧使壞,讓廉頗去國,使李牧亡身,也終緻趙國亡國。
一 赫赫戰功
廉頗本為戰國時趙國大将,與王翦,白起,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多次率兵作戰,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公元前260年,曆史上最著名的長平之戰,前期就是廉頗指揮的,因為廉頗知道秦國國強兵勇,氣勢逼人,正面交鋒兇多吉少,故采取守勢,和虎狼之師秦國軍隊相持了三年,未分勝負。這樣三年下來,秦國和趙國都有點着急。畢竟古代打仗舉國作戰,後勤保障,糧草辎重補給相當不易。秦國雖然國勢強盛,也有點吃不消,就圖謀想辦法早點解結束戰争。于是宰相範雎向秦昭王獻了一條反間計。
範雎遣一心腹門客,從便道進入趙國都城邯鄲,用千金賄賂趙王左右親近之人,散步流言說,秦軍最懼怕的是趙将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有為且精通兵法,如若為将,恐難勝之。廉頗老而怯戰,屢戰屢敗,現已不敢出戰,又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昏庸的趙王想想廉頗已經和秦軍打仗三年未果,正想着撤職廉頗呢,所以正中下懷。于是不顧趙括母親苦苦哀求,仍然讓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去接替廉頗指揮打仗。廉頗堅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知道趙括難當大任,拒繳帥印。趙王多道急令催趕,廉頗無奈憤然離去。
結果大家都知道,就是趙括完全抛棄廉頗正确的防守布局,正面出擊與秦軍交戰。這時秦軍将領已換成戰神白起,趙括哪有一點取勝機會?趙國軍隊完敗,結果很慘很慘,被白起坑殺40餘萬士兵,趙括本人也被亂箭射殺,總算戰死沙場,留下些許英雄之氣。
長平之戰後第二年,秦兵又攻打趙國,一直打到趙國都城邯鄲,圍困邯鄲一年有餘,趙國岌岌可危。這時候趙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另一位大将李牧在北部和匈奴交戰,這些作戰事情都靠廉頗主持。
本來因為長平之戰,被秦國大将白起坑殺40萬精銳之師,都是年輕氣盛的青壯年,趙國元氣大傷,國内隻剩老弱病殘,婦孺嬰童,國力幾乎衰微至一蹶不振。依靠廉頗苦苦支撐,加上後來魏國信陵君救援,打退秦兵,趙國才解除危險。這裡面就有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喜歡記得關注我哦,欣賞更多精彩文章
公元前251年,北方的燕國想趁趙國國勢虛弱,一舉打敗吞并之。又是廉頗率兵以少勝多,擊敗燕軍,包圍燕國都城。燕國趕緊用五座城池來講和,趙王才答應退兵。因為廉頗戰功顯赫,趙王給廉頗封地,拜為信平君,并代理相國職位。
二 負荊請罪
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國得到和氏璧,秦國提出願以十五城換之,趙國派蔺相如出使秦國,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蔺相如很有膽識和才華,多次在外交上為趙國立功,所以被趙王拜為上卿,地位在大将軍廉頗之上,廉頗得知此事後,很不服氣,事事都要跟蔺相如一争長短,蔺相如總是忍讓。
後來廉頗聽到蔺相如對别人說,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将軍在呀,如果我們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有些羞愧難當,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蔺相如的門前請罪。廉頗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将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三 黯然去國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一繼位就聽信郭開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來接替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知道這事鬧大了,國内待不下去,于是離開趙國投奔魏國去了。
本來趙國已經國勢衰微,人事凋零,國君還如此任性,國家滅亡自然而然,早晚而已。不過說實話,這事廉頗有點意氣用事了。自己也有點進退兩難,隻好投奔魏國,但心裡還想着有一天趙王回心轉意,來請自己回去。
魏王看出來廉頗心有不甘,還想着趙國,所以不敢大用廉頗。廉頗在魏國雖然被奉為上賓,卻始終郁郁寡歡。
秦國此時嬴政已經是國王,經過幾代國君勵精圖治,東征西讨,國家日漸強盛,非其他六國可比。嬴政決心踏滅六國,統一天下。于是不斷發動戰事,征讨他國。趙國無人,趙王又想到廉頗。于是派使者到魏國,想請廉頗回去領兵打仗,當然廉頗也在等待着。雖身不由主,心心念念還想着報效國家。
四 廉頗不老
趙王派遣使者帶着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魏國國都大梁去看望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鬥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能打仗,還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将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自然認為廉頗老了,就沒有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想讓廉頗為楚國殺敵立功。然而廉頗擔任楚将後,也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還時時想着為趙國盡忠呢。但事與願違,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緻使廉頗抑郁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河北邯鄲廉頗墓地
安徽壽縣廉頗墓地
五 秦國滅趙
補充資料:趙國最後滅亡,還由于奸臣郭開。秦國從公元前236年開始滅趙戰争,趙國軍隊節節敗退,形勢危急。趙王從北方抵擋匈奴戰場調回大将李牧,才急穩住局勢。李牧采用堡壘戰術,固守不出,堅持不與秦軍正面交戰,伺機出戰。和秦國軍隊相互僵持,曠日持久。前229年,秦國大将王翦無奈又采用反間計:派人重金賄賂郭開等人,慫恿趙王撤換李牧。替換李牧的人來了,李牧知道他們根本不會打仗,也知道趙王中了反間計,國家危在旦夕,誓死不繳帥印,趙王幾次下令,李牧不聽,就派人把李牧殺了。王翦除掉李牧,于公元前228年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就這樣滅亡了。
六 後世評論
漢武帝:“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将,吾豈憂匈奴哉。”其實漢武帝有李廣、衛青、霍去病,皆為良将,數次北征平定匈奴,雄才大略,隻是遺憾李廣未封啊。
馮唐:“天下之将,獨有廉頗李牧耳。”馮唐以廉頗李牧為榜樣,才情頗具,然終未封侯。
司馬遷:“廉頗者,趙之良将也。以勇氣聞於諸侯。”太史公作《廉頗蔺相如列傳》,真感動矣。
《世說新語》:“廉頗、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氣。”頗為中肯。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偾。王先生果然一針見血也。
安哥有詩雲:
身經百戰何死生,将軍萬世留英名。
能食難受小人心,客死異鄉意難平。
安新偉 于2022.10.26上午~下午
您的留言,點贊,轉發,關注,就是最大的鼓勵。謝謝,祝生活愉快。
謝謝贊賞,祝你好運常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