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在個人私生活的細節和小事中,一個人的天性是最容易顯露出來的,因為他不會刻意去掩飾。”
身處這個複雜的社會,有些人,總是熱衷于交際,以為認識幾個所謂的朋友,自己遇到事情可以找朋友幫忙解決。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遇事要從細節處看清朋友,患難才見真感情。
投名狀劇照
在電影投名狀中,龐青雲、趙二虎以及姜午陽義結金蘭宣誓: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從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殺。”
趙二虎以及姜午陽一起拼殺過的弟兄犯錯時,龐青雲顯現出心狠手辣,殺伐果斷,毫不心慈手軟,一方面是為了立威,一方面也是為了對趙二虎說,這裡我說了算,你的人,我敢殺。
投名狀劇照
其結果也不過是兄弟相殘而已。
生活當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一起下過鄉、一起扛過槍的兄弟,也不免反目成仇,兩敗俱傷。當你再回頭看對方曾經的過往事情,就會發現在一起生活過的細節有好多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其實早就存在了。
“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世間本無事,一切在人心”司馬遷在千年之前就說出過這樣的話。我們今天看起來,依舊那麼有道理。言語有三分迷惑,舉止卻會讓人品行無所遁形。通過細節,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品格。
所謂小事見人心,能從小事為他人着想的人,品行一定不會差,由小入微,我們才更能看清一個人品行的高低。細節是最好的教養,一個細小的舉動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高度。從細微處生發的善意,才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真誠的善良。
不知來,視諸往
出自前漢重臣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篇,其意為:不能得知他的将來如何,可以通過反觀他以往的各種行徑去推斷,反過來說,也即分析認識他的從前,就可以看清他的現在和将來。
所以,在生活當中,遇到那些日常品行不端、不遵守公共規矩之人,盡量避而遠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