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狹義上的黃土高原大緻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陝西中北部、甘肅中東部、甯夏南部和青海東部,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
蒲縣至黃土鎮公路
黃土高原地質構造分為山地區,丘陵區,塬區,塬台,河谷平源區。山西臨縣、離石、柳林、永和、汾西、古縣等地,以及陝西延安、安塞等地為黃土梁篩丘陵,一般海拔1300~1600米,相對切割深度150~200米,梁赤坡面溝谷密布,坡面流水侵蝕、重力侵蝕活躍。
小西天
小西天就建在一塊塬台上,三面深溝,一面坡。
山西隰縣小西天
黃土結構為“點、棱接觸支架式多孔結構”,土體疏松,垂直節理發育,極易滲水。
雨水對黃土高原形成了強大的破壞力,使平整的黃土地形成了脈狀的溝壑的分布。
這是被雨水侵蝕的溝壑。
這兩張圖就能明顯的反映出,黃土地被雨水侵蝕分割的狀況,青絲滲透風格的黃土中細粒物質如粘土、易溶性鹽類、石膏、碳酸鹽等在幹燥時固結成聚積體,使黃土具有較強的強度,而遇水後随着礦物溶解與分散,土體會迅速分散、崩解。黃土的抗侵蝕能力很弱。黃土中孔隙度一般可達45%~50%,尤其大孔隙特别突出,當受水浸潤後上體在自重和上部壓力作用下,易發生濕陷。同時大孔隙也成為土體中水體和細粒物質遷移的通道,使黃土易發生潛蝕。
這是隰縣黃土鎮的光伏發電場,建這麼大的光伏發電場,隻用了40天的時間。
這是黃土鎮,兩山夾一溝,兩山溝壑縱橫,而溝裡比較平整,一般都有小河流水,平時水不大,當暴雨來的時候,很容易形成洪水,洪水裹着泥沙,對地形的沖擊力非常的大,一場暴雨過後,有可能面目全非。
公路穿過黃土區。
山區公路,坡陡彎急,還比較窄。
由于黃土地的特性,造成了黃土地的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國家也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對黃土地進行改造,防止水土流失,這幾十年也想了很多的防止黃土流域水土流失方法,比如說魚鱗坑,退耕還林,平整土地改造成梯田,這些都是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辦法,這些年也已經收到了一些成效。
山西蒲縣簸箕山梯田
這是蒲縣克城的簸箕山梯田,大面積的地膜覆蓋,使土壤得到了保溫保墒,使玉米高産,也減少了水土的流失。
這是山西蒲縣南辛莊梯田。
這是剛改良平整的山區的梯田。
這是山西蒲縣五鹿山林區,大面積的松樹林覆蓋使整個地區的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環境得到了改善,像這樣的地方山西還有很多。
攝影:杜洪閩。圖文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