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傳統佳節,佳節自然會有詩詞助興。曆史上寫端午節的詩詞數量衆多,千百年下來,作品真是有許多。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端午節古詩,賞讀詩詞品人生,與古人共度端午。通過這些古詩詞,相信大家對端午節會有更多的認識。
第1首,《同州端午》: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殷堯藩。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時隔多年,在端午日回到家鄉,卻被小朋友當成了外鄉人。
顯然,這首詩在模仿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不過,同樣是小朋友認不到故鄉人,這首詩與《回鄉偶書》還是有一些區别的。至少在語句上,殷堯藩都做了調整,還是有他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鶴發垂肩尺許長”,第一句先說老。“離家三十五端陽”,第二句告訴人們離家鄉已經35年了。
時光悄然而逝,如今又是端午節。現代人交通便捷,現代人有假期的話,都會努力回老家看看父母。而古人回一趟老家,真是不容易。
正因為不容易,正因為時間久,正因為現在是端午節這樣的好日子,所以詩人的情感積澱得非常深。就算是後人也可以感受到,詩人來到村子裡的激動。
可這時候,小朋友卻不明白詩人的激動,反而把詩人當成了外地人,笑着問:“老爺爺,你的家鄉是哪裡呀?怎麼端午節來我們這邊呢?”兒童的詫異,兒童的不理解,恰恰襯托了詩人對于家鄉的熱愛。
而《同州端午》相比《回鄉偶書》,最大的不同在于巧妙利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将詩人的思鄉之情更深邃,讓思念的情緒越發深沉,讓人回味無窮。
第2首,《嶽州端午日送人遊郴 連 》: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裡客于郴。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競渡岸傍人挂錦,采芳城上女遺簪。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徐夤。從詩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别之作。一般來說,送别詩總是依依不舍,甚至充滿了愁苦的味道。
而這首詩不同,色彩鮮明,視野開闊,把送朋友的不舍之情融化在美麗的端午節風物之日,感情基調是比較明朗開懷的。
前兩句點出時間、地點和送客的情景。“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這兩句煉字精準,黃梅時節,愁緒如雨,絲絲沾情;芳草青青,萋萋别情。
詩人對于朋友的感情,已經在端午節特有的氣候中展示。這樣寫的妙處是,沒有直接濃墨重彩寫愁緒,也就不會讓人感受到悲傷。而這種淡淡的愁緒,恰恰是“君子之交”的體現。
而接下來的“競渡岸傍人挂錦,采芳城上女遺簪”,通過端午節賽龍舟、女子出遊這些熱鬧場面的描寫,進一步沖淡了離愁,呈現了一幅端午節的動人圖畫。
試想在這樣的情景下離别,自然不會悲悲戚戚,而是相當灑脫潇灑。詩的最後,提起了舜和湘妃的典故。這是因為詩人的朋友要去“郴連”之地,自然會聯想到“重華”。
而所謂“舊德音”,恰恰與眼前熱鬧的端午節景象進行一個對比。古今之間,樂趣同一,因而這首詩就餘味悠長,令人覺得非常巧妙。
第3首,《和李秀才端午日風寄》:角黍菖蒲酒,年年舊俗谙。采衣君自樂,白發我何堪。靜味瑤華句,閑思玉柄譚。報之長命縷,祝慶在圖南。
這首詩的作者是五代詩人徐铉,寫的是徐铉在端午節那一天收到“李秀才”的詩,出于禮貌,徐铉就寫了這首詩“和詩”,表達了他在端午節時候的感慨。
角黍,也就是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習俗。同樣,端午節喝菖蒲酒早在唐代就已經是習俗了。《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詩人說這些端午節的習俗,年年都是這樣的。可唯一不同的,就是人的年齡在增加。所以第4句很自然就出來了“白發我何堪”的感歎。
而這種衰老的感歎,又是與李秀才的年輕作為對比的。“采衣君自樂”,這正是年輕人的魅力所在。
而詩人不隻是羨慕,更有贊歎:“靜味瑤華句,閑思玉柄譚。”你很年輕,而且寫出了很優美的詩句,真是太厲害了!
當然,這是身為大學者的徐铉對晚輩“李秀才”的一種鼓勵之詞。換言之,是一種客套話。但是這客套話說得很漂亮,讓人聽了後很舒服。
最後兩句,用了《莊子》“圖南”的典故,寄望李秀才将來能夠大展才華。
在我看來,這首詩是蠻有味道的。我們國人總喜歡在佳節的時候,對晚輩說一些勸勉的話。這首詩恰恰就是這種傳統習慣下的産物。
雖然詩人自己是有着愁緒的,但是他不願意破壞年輕人在端午節的快樂。他反而幫助年輕人擴大着這快樂,可是詩中卻也表明着欲說未說的意味,這正是詩的可貴了。
大家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