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顔先英(右二)手把手教洋徒弟織夏布。
9月22日,榮昌“洋媳婦”王雅麗拜非遺傳承人顔先英為師,學習夏布非遺織造技藝。
顔先英和父親在院壩裡晾布。
梭子帶着緯線編進經線中,夏布就慢慢“生長”出來。
梳線。
苎麻加工出來的天然麻線,是織造夏布的原材料
9月22日,十多名學員來到重慶榮昌的夏布小鎮,舉行拜師儀式,學習國家級非遺項目夏布制作。
一位金發碧眼的學員分外引人注目,她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州,是一名大學老師,叫王雅麗。
朋友聚會中認識了當理發師的丈夫
王雅麗英文名字叫Sarah Bikanna,是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的一位外教,也是榮昌的“洋媳婦”。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來到重慶任教,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認識了當理發師的丈夫。一次她去丈夫觀音橋步行街的工作室,發現工作室裡的窗簾自然純淨,充滿了藝術氣息,她問丈夫這幅窗簾是什麼紡織品,太美了,從來沒有見過。
丈夫告訴她,這是他老家榮昌的夏布,從此以後,王雅麗就對夏布念念不忘。
今年年初,王雅麗跟随丈夫回到老家榮昌安家。這為她學習夏布非遺技藝,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前不久,她得知榮昌區文旅委和壹秋堂夏布工坊舉辦的“非遺創造社”在招收學員,她立即報了名。
王雅麗說,夏布的經緯那麼神秘、那麼美,當陽光穿透夏布,就能看見這些充滿生命的經緯在舞蹈。
辛苦,賺不到錢,年輕人不願意幹
王雅麗拜的師傅顔先英是榮昌夏布小鎮壹秋堂夏布工坊的織造工藝技師。
顔先英一家世代都以夏布織造為業,她的祖父顔坤吉是榮昌夏布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顔先英是家族第29代傳承人。從輝煌到衰落,再到迎來新生,夏布的命運可謂跌宕起伏。上個世紀末,夏布織造技藝一度瀕臨失傳。“織造夏布工序複雜、辛苦,也賺不到錢,年輕人不願意幹。”顔先英說。
拜師之後,顔先英帶着她們走進了非遺夏布織造技藝的神奇大門:打麻、刮青、績紗、牽線、穿扣、上漿、織布、漂洗、晾曬、整形、印染……夏布制作全程不用化學原料,依靠人工與自然的力量,其獨特的色彩與質感是對大自然最原始的表達。
顔先英手把手地傳授,金發碧眼的王雅麗坐在古樸的木制織布機前,雙腳略顯生硬,一下一下地踩着踏闆,手中握着梭子,在師傅指導下把緯線編進經線中,一寸寸的夏布就慢慢“生長”出來。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績麻,三天麻籃滿,四天崩了架……編好才能把漿刷,染好麻布做衣衫,幺妹穿起像天仙……”師傅顔先英唱起祖父顔坤吉從小教她的夏布歌謠,将這首融入了夏布制作十幾道工序的歌謠,傳授給學員們。
“我是夏布非遺傳承人,希望能多帶徒弟,每個徒弟都手把手地用心去教,盡量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技藝,愛上夏布,讓夏布非遺技藝發揚光大,成為具有典型中國文化特色文化傳播使者,吸引世界的目光。同時,幫助鄉親們增收,共同富裕。”顔先英說。
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