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要讓制作出來的食物美味,那麼就需要放入調味劑。對于很多80、90年代的人來說,肯定都很熟悉雞精和味精,因為這些年代的人,小時候家裡都是必備雞精、味精、食用鹽的。而且想要做出來的飯菜好吃,這些調味劑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不少人都開始排斥雞精和味精了,因為這些人覺得雞精和味精,并不隻是調味劑,要是攝入過多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如果不放雞精和味精,這兩種調味劑,做出來的飯菜能好吃嗎?放還是不放,這是個問題。
雞精和味精,不隻是調味劑?
有些人覺得雞精和味精,不僅是調味劑,還是緻癌物,如果食用了可能會導緻癌症的發生,這個說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大家會有這樣的誤會,主要是因為雞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而谷氨酸鈉在高溫環境下,可能會轉變為焦谷氨酸鈉。大家都覺得這種物質會緻癌,但事實上,這句話并沒有科學依據。
不過有研究表明,雖然加熱過的雞精和味精,不會導緻癌症的發生,但是加熱後的雞精和味精,提鮮效果會變差。所以現在雞精和味精的包裝上,基本都有标明,在菜品出鍋後再添加。無論是雞精還是味精,放入菜品後,都可以提升食物的鮮美,增強進食欲望對身體健康沒有壞處。
不過雞精和味精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鈉元素,如果攝入過多的話,可能會導緻口幹舌燥的現象,還有可能應該影響人們的血壓情況。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味精和雞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最好每天用量不超過5克。而食用鹽中的鈉元素更多,我們可以用雞精和味精,代替食用鹽,這樣或許可以減少鈉元素的攝入,不過一定要注意适量。
盡管,雞精和味精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是在使用時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首先是制作菜品的時候,不要加入味精和雞精之後,再長時間熬煮。也不要放入味精之後再爆炒,最後在菜品快出鍋,或者已經出鍋後加入。
其次是制作酸性食物的時候,最好不要加入味精,例如糖醋排骨、酸湯肥牛等。因為雞精和味精,在酸性環境下加熱,更容易形成焦谷氨酸鈉,從而影響食物的美味。
再者是制作海鮮、肉類、蘑菇的時候,最好不要加入味精。因為這類食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鮮味成分,如果再放入味精和雞精,可能會使鮮味更重,從而影響食物的美味。
最後一點是味精與雞精呈堿性,若是制作堿性菜品的時候,如皮蛋,就有可能形成谷氨酸二鈉,此時容易産生氨水臭味,從而降低食物的鮮味,影響口感。
綜上所述,味精與雞精的主要作用是提鮮,隻要食用量是正常的,就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而大家認為的雞精和味精緻癌,主要是因為其中的谷氨酸鈉,但經過研究證明,這種物質加熱之後,隻是會影響食物的美味。不過需要提醒大家,雞精和味精的鈉元素含量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嬰兒、孕婦最好盡可能的少吃,或者不吃,以免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