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誠可貴,金錢價更高。
縱觀古今,你會發現愛情的模式一直都在發生着變化。
從小農經濟到封建社會,從古時到現代,從男權到女權,愛情在每一個時代下都産生着不同程度的變化。
比如:
在古時候,男人和女人分工明确。
部落聚集又分散分布,男人們負責外出捕獵,耕種糧食;而女人在家裡負責繁衍後代,照顧孩子,縫縫補補。
在封建社會時期,女性的地位普遍較低,社會關系變成了家族式聚集。
而在當代,女性的地位上升,家族式生活變成了“小家庭”的生活模式。
而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愛情也在發生着變化。
繁衍後代,取悅男人,合作夥伴,純粹的愛,而到如今又變成了“利益結合式的愛”。
木心老先生的詩句:“從前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那種愛,隻限于生活節奏慢,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存與生活需求後,将愛情當成精神上的取悅。
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受限,愛情就被限制在了小範圍内。
但在當下的環境,愛情卻不受地域和距離影響。
你想愛,一天就能見到對方。
但愛情的純度,卻在一點點降低。
-01經濟基礎決定愛情模式
模式一:有錢無愛
當一個人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有足夠好的家庭背景為自己兜底,社會地位站在金字塔頂端。
那這個時候,他的愛情往往很難被自己選擇,而是會受限于父母和家庭。
豪門的婚姻,要比普通人更講究“門當戶對”。
豪門與豪門的結合,才能讓利益最大化,實現兩個家庭的資源互換。
因此,生活在豪門的男生、女生們,很難随着自己的心意去選擇想要的愛情。
一邊要考慮父母的意見,一邊要為家庭的未來考慮。
模式二:有錢,有足夠的自由追求想要的愛情
還有一類人,他們的社會地位,财富,全部都是自己一點點打拼出來的。
人到中年,積累了足夠多的财富,即便選擇平淡安逸的生活,也足以支撐未來乃至下一代人的生活。
到這個時候,他能夠享受到金錢所能帶來的一切快樂,并且換來了生活和時間上的自由。
他就會有更多的主動權,更多的餘地去挑選自己想要的愛情。
盡管在打拼事業的道路上很孤獨,但成功後的收獲,卻為他換來了更多的時間追尋自己想要的感情。
模式三:沒錢,但是有愛情
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學生時代,剛剛參加工作的年齡發生。
兩個人涉世未深,不谙世事,對未來和生活都沒有太多的了解,正處于迷茫階段。
而愛情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給彼此心靈上安慰和溫暖。
就像兩個人在寒冷的冬夜,依偎在一起,盡管身上冷,但兩顆心卻是火熱的。
可是,沒有錢就意味着他們無法進行下一步的生活。
當面臨結婚,買房,生活的局面,愛情會被現實擊垮。
純粹的愛情,真的很難遇到。
畢竟,當下的環境跟以往不同。
以前人們隻需要考慮吃飽喝足就夠了,但在如今呢?
兩個人需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才能生活下去。
模式四:沒錢,所以放棄愛情
當代男性單身青年,選擇單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濟條件不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追求愛情,則是通往上層建築的道路。
一個人沒錢,每個月的收入隻夠養活自己,這個時候你讓他追求愛情,他也沒有勇氣。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愛情與面包,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也隻能選擇一樣。
如果你選擇面包,那麼在你努力奮鬥的路上,對方未必會陪你一起吃苦。
如果你選擇愛情,那你又有什麼資格去守護愛情呢?
這讓我想到了《剪刀手愛德華》中的台詞:
“放下剪刀無法保護你,拿起剪刀無法擁抱你。”
愛情與現實之間,隔開的是兩顆年輕、火熱最終又歸于平靜的心。
-02為什麼愛情會變成一種“奢侈品”?
真愛才是奢侈品,因為遇到真愛的人少,渴望真愛的人很多。
有些人結婚了,卻不是跟自己最愛的人;他對待婚姻的态度,隻是跟伴侶成為合作夥伴的關系。
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一點點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有些人結婚,開始是因為愛情,但進入婚姻後才發現,兩個人之間并不合适。
兩隻刺猬依偎在一起,不會給彼此帶來溫暖,隻會刺痛對方。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刺猬效應”。
用“美好”這個詞來形容愛情的人,往往沒經曆過真正的愛情。
因為真愛,是間歇性美好,持續性擰巴的感覺。
用“醜陋”來形容愛情,都是一些自以為能讀懂愛情的人。
因為愛情并不存在美醜之分,你如何看待,愛情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愛情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它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一個有錢人想要追求愛情,卻始終遇不到自己想要的人。
一個人沒錢,卻偏偏遇到自己的真愛,可因為能力不足,無法守護愛情,最終讓愛情從身邊溜走。
你看,真正的愛,難道不是一種奢侈品嗎?
更何況,人性的弱點就在于:越深愛,就越是遠離;失去了,又開始後悔。
根據“邊際效應遞減定律”來分析:
任何一對情侶,即使是真愛;随着漫長歲月的流逝,随着時間的推移,愛情也會變成一根刺,橫亘在彼此之間。
所以,珍惜當下,珍惜眼前的人。
你隻管去愛當下的人,眼前的人,不要去管未來如何。
今日話題:
你認為,愛情是一種“奢侈品”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