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紅色故事?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也許是當老師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早上7點半,遼甯省營口市教育局局長明剛會準時來到辦公室雖然全市教育改革的各項措施都在有序推進,但他依然覺得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育工作者的紅色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也許是當老師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早上7點半,遼甯省營口市教育局局長明剛會準時來到辦公室。雖然全市教育改革的各項措施都在有序推進,但他依然覺得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做,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父輩的殷殷囑托時刻回蕩在耳畔,剛剛接過教鞭的女兒也在崗位上做出了優異成績。明家三代教書育人薪火相傳,诠釋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谛。在第3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明剛家庭獲評“遼甯省教育世家”。
矢志育人 圓夢無數山裡娃
今年52歲的明剛出生在教師家庭,父親明恩寶曾是遼甯省大石橋市溝沿鄉碾坊小學教師,後來陸續擔任碾坊小學校長、鄉教育辦教研員、鄉第二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溝沿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多次榮獲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校長”“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号。母親孫紅俠則是一位默默奉獻鄉村教育的教師。
早年間,身為鄉村小學校長的明恩寶,每月工資隻有30塊零5毛。身為鄉村教師的孫紅俠收入更低,為貼補家用,孫紅俠在工作之餘還要忙着種地、編席子等活計。
家裡日子雖然緊巴,但明恩寶對學生卻“大手大腳”。有學生家裡窮,買不起自行車,每天要走十幾裡路上學,他心疼,就把家裡的自行車送給學生。冬天,他自己過年才舍得穿一次的馬褲呢軍大衣,也送給學生禦寒。
明恩寶在溝沿鎮當了34年教師、校長,他治學嚴謹,對教學一絲不苟,成就了無數山裡娃的求學夢。每次上街,都會有人在他面前停下來,畢恭畢敬地道一聲:老師好!每逢春節,鎮裡考上大學的學生會三三兩兩地來到家裡,向明恩寶分享自己升學的喜悅。這一幕幕深深印刻在明剛幼小的心靈裡,他從小就對教師職業生發出一種崇敬之情。初中畢業後,明剛毅然選擇讀師範。
薪火相傳 三代接力執教鞭
1992年8月,師範學校畢業後,明剛走上講台。從鄉村來到市裡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最初3年,明剛蝸居在學校用衛生間改造的宿舍裡。屋子四處漏風,外面下大雪屋裡下小雪。每晚隻能靠電褥子取暖才敢鑽進被窩入睡。
除了生活上的艱苦,明剛在事業上也接連遇到挫折,一度萌生轉行想法。父親知道後,斬釘截鐵地回複4個字:堅守!堅持!
謹遵父親的囑托,明剛在教師崗位上一直努力拼搏。而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是教師的妻子張曉宇不僅全力支持他,還在德育工作創建方面給予很多建議。
張曉宇是營口市教師進修學院德育處研訓員、家庭教育幸福導師。她緻力于“給學生有溫度的德育”,不斷探索創新德育活動的内容和方式,多項研究成果榮獲省級教育科研成果獎,多次榮獲營口市最美志願者、營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營口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最令明剛欣慰的是,女兒明煜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後繼承了父母的事業,成為第三代教育人,在營口市開發區第二高級中學負責校團委以及藝術類教學工作。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明煜傳承家風,接力從教奉獻,多次獲得市“優秀指導教師”“優秀共青團幹部”等稱号,2021年被營口市委評為“營口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剛”勁十足 行立德樹人正途
2017年,明剛被任命為營口市教育局副局長,父親明恩寶跟他說,“學校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地方,你這個局長别光坐在辦公室裡,要多到基層學校去,多為學生和教師着想……”
在副局長任上,明剛分管的工作,所有情況都是親自“蹲守”後拿到的第一手資料。為保證學校食品安全,明剛親自跑學校看情況,連最容易被忽略的農村偏遠學校也不放過。每到一所學校,他不聽彙報,直接去食堂。一旦發現不合規之處,立即整改。對非法經營的小賣店,堅決查封。校長們都知道,這位副局長絕對糊弄不得。
“校車運營是否安全規範?”明剛常常在大清早就守在農村小學校門口,然後開着車悄悄跟在校車後面,記錄校車行車速度,觀察校車路線規劃情況。
2017年以來,面對教師違規補課這一頑疾,營口市教育系統頻出重拳:出台“史上最嚴禁補令”,凡違規補課教師第一次違規給予降低專業技術崗位等級兩級以上處理,第二次違規給予開除處理。2020年,明剛就任營口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上任伊始就調整“禁補令”,更加嚴格:教師有償補課開除,違規補課解聘。
5年以來,營口市共處理在職教師違規補課37人。在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的組合攻勢下,屢禁不止的補課歪風被徹底刹住。
面對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明剛始終保持一股“剛”勁兒,“教育關系着千家萬戶,守住教育公平是底線。如果刹不住這股歪風邪氣,就對不起全市家長的期望。”
治亂的同時,明剛對全市教育改革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行動有方,他所倡導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在營口市循序推開——
市縣兩級行政和研訓部門正抓緊研究推進小學語文、數學分科教學;相關教育部門在進行設計作業、編題命題能力的探索,将學生從機械重複的作業刷題中解脫出來;啟動名師工作室建設工程加強全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成立營口市普通高中協作體,構建“一體兩翼”的全市普通高中發展新格局……
作為營口“教育當家人”,明剛深知教育周期的規律,教育改革往往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因此他絕不允許做短視的教育改革行為,而要有高瞻遠矚的整體思維和系統思維,形成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玉 通訊員 丁海霖)
作者:劉玉 丁海霖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