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3:51:01

編者按

自從2020年作為建設主體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跻身科創國家隊以來,松山湖科學城圍繞科研創新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服務能級和城市品質,讓松山湖成為近悅遠來、宜居宜業宜研宜創的科學家園。

金秋時節,松山湖科學城高品質城市配套建設迎來豐收季,項目建設捷報頻傳。即日起,南方 客戶端開設“科創之城 煥新向榮”專題欄目,将從生活服務、公共空間、交通品質、基礎設施方面,全方位盤點松山湖科學城高品質城市配套建設新進展,加快推動科學城迅速形成集中度和顯示度。

交通體系之于松山湖,初為“骨架”生長,現似“經絡”運行。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兩年來,松山湖科學城面對新階段、新要求,大力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加快構建面向大灣區各主要創新平台的“一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科研圈”,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加速實現高效流動。

路網建設采用多通道複合、立體化規劃體系

從高空俯瞰,松山湖中子源路将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串珠成鍊,形成環巍峨山大科學裝置集群。為支撐核心創新區發展,松山湖科學城正圍繞大裝置集聚區,加快推動中子源路、屏安路、荔華東路一标段、荔華東路二标段等基礎路網建設。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1

中子源路建設效果圖

今年12月,中子源路将進行改建提升。改建段西起象和路,終點至高雄路,全長約4.56公裡,科學大道至荔華東路段道路标準紅線寬36米,荔華東路至高雄路段道路标準紅線寬30米,道路标準斷面均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50km/h。

為營造更優更好的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松山湖科學城加速推進生活配套功能全面完善。城市地上路網建設也是配套中的重要一環。當前,園區着力完善科學城路網體系,按照“兩橫三縱”構建高速公路,“三橫三縱三聯”建設快速路,“八橫六縱”構建結構性幹路,以多通道複合、立體化的規劃體系,突破跨界地區道路瓶頸,實現市域“三心”聯動,完善園區骨幹路網。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2

其中,科學大道一期項目已進場施工,莞深高速、常虎高速改擴建正在推進可研報批相關工作,清龍路已啟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上述幾條道路的建設,将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對接聯系。

松山湖作為全市“三心”之一,是全市産業發展高地,高新技術産業占主導地位。目前,環莞快速路三期已進場施工,該路途經虎門、長安、大嶺山、松山湖、大朗、東坑、常平、橫瀝、企石9個鎮街園區,建成後将成為打通區域交通的另一條“大動脈”。

在内部道路的連通優化方面,松山湖科學城正加快實施工業西路-科苑路連接線工程。這兩條路均為松山湖區域内南北向道路,是服務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北站高新産業組團的重要道路。打通之後,将有效的連接高速公路南北兩側區域。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3

與此同時,園區還将加快推進啟動跨湖通道建設。跨湖通道位于松山湖科學城中軸線上,是連接松山湖南北兩側的直連通道,便捷地連通了松山湖行政、生活服務中心與南部科技中心,實現松山湖中心區與南部片區快速通達。

從城市道路建設轉向綜合交通服務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複了東莞軌道交通第二期規劃建設方案,方案涉及的兩條地鐵線(1号線和2号線)都途經松山湖并在松山湖設站。目前1号線一期在建,計劃2024年12月完工,該線串聯起松山湖、萬江、南城、東城等地。

作為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平台,松山湖科學城加快補齊交通短闆,暢通與市中心城區、廣州、深圳的對接聯通,加快推進道路建設,完善軌道交通網絡,創造更加優質的招商引資條件。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4

2002年《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總體規劃》,以“建設生态城市”為理念,基本确立了松山湖“人車分離、順應自然”的路網格局。随後,骨幹路網按照總規進行落實,道路交通骨架基本成形。

2006年,松山湖交通基礎設施再次起到引領作用,以生态園大道為代表的南北向幹路打通,促使松山湖-生态園成為一條由南向北延伸的功能軸帶。

2017年,東莞啟動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戰略,松山湖交通建設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與周邊鎮街聯系日益緊密,中心輻射作用顯現。

2021年4月,松山湖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全面啟動建設,松山湖交通服務的需求内涵發生轉變,面向區域的高效鍊接和面向城市的品質化出行訴求進一步顯現。城際鐵路、城市軌道等重大交通設施規劃落位,交通設施的供給導向從城市道路建設轉向綜合交通服務。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5

軌道交通建設成為松山湖當前的亮點。

目前,建成通車的莞惠城軌經過松山湖北站。此外,通過加快推進東莞城市軌道線路的建設,推動與深圳地鐵實現跨市銜接,松山湖科學城可以實現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寶安國際機場等區域快速連通,支撐深莞協同、園鎮統籌。

全面構建大灣區科創中心半小時出行圈

從灣區視野看,松山湖科學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岸的黃金腹地,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同組成190平方公裡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6

利用區位優勢,松山湖正努力構建“一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科研圈”。其中,“一小時交通圈”是指可于一小時内到達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的國際機場和重要口岸;“半小時科研圈”,是指借助高鐵和城際軌道,實現半小時内到達深圳光明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要科創平台和區域。

近期發布的《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簡稱《指引》)明确,深圳都市圈将構築“一主兩副七廊多節點”的多中心分布式結構,其中重大節點包括國家綜合性科學創新中心節點(松山湖科學城-光明科學城)。

東莞松山湖高新科技區(構建灣區半小時科研圈)7

規劃落地,交通為要。《指引》指出,将依托四大交通走廊與軸輻式樞紐體系,構建灣區級産業科技創新功能節點,其中兩條走廊和松山湖科學城相關。包括中部隧洞走廊(深圳中心區-光明-松山湖),以及中部谷地走廊(深圳中心區-龍華-東莞東南闆塊),涉及濱海灣新區、松山湖科學城、塘廈、常平等。

除了這兩大交通走廊之外,軸輻式樞紐體系也讓松山湖科學城的交通更為暢通,更加四通八達。

目前,松山湖正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積極規劃建設一系列連接廣、深的交通軌道。其中,包括推動廣深中軸城際、中南虎城際、佛穗莞城際等接入松山湖,同時推進鍊接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的科學大道加快建設,使松山湖科學城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廣州黃埔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等地實現高效互聯互通,提升樞紐地位及區域可達性,構建大灣區科創中心半小時出行圈。

【策劃】黃少宏

【統籌】韋基禮

【撰文】張莎

【攝影】黃政正 等

【作者】 張莎;韋基禮;黃政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