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自古就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的起點,素有“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說法,它号稱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可謂是名聞天下。
蜀黍不止一次來到過山海關,對于這座有640年曆史的雄關驚歎不已,特别是第一次登上山海關關城東城樓的記憶猶新,總也揮之不去。
那天我登城遠望,俯瞰到山海關古城的街區橫平豎直、井然有序,不由得贊歎這樣的關城之宏偉。再舉頭仰望東城樓上的“天下第一關”匾額,5個遒勁的大字有氣吞山河之勢,令人熱血沸騰。
關城東城樓上懸挂的匾額是一塊1919年制作的複制品,原匾額就珍藏在關城東城樓内,這樣我們也有機會近距離地端詳它。端詳久了,蜀黍總覺得其中的兩個字有些問題,其一“天”字的兩橫上長下短,其二“第”字竟然為“草”字頭,這要是在我們凡人看來,豈不是錯别字嗎?
如果要把這個疑問說清楚,我們必須要先搞清楚這5個大字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為何是他寫的?
有傳說這幾個大字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湖南人何子貞寫的,也有說是清代号稱“壓倒三江”的書法家遼陽人王爾烈寫的,還有的說是嚴嵩寫的,更有人說是王羲之寫的,以上都隻是民間傳說罷了,那麼到底是誰寫的呢?
其實這五個大字是山海關本地人蕭顯所書,蕭顯是當時本地小有名氣的書法家,他是明天順三年(1459年)舉人,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官至兵部給事福建按察司檢事,論他的書法,可謂是真草隸篆無所不精,于是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就請他來寫。
蕭顯接到請帖以後,僅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不可催促,何時寫好何時來取”。結果一月有餘也未寫就,直至京城下诏,要求按期懸挂匾額,否則嚴懲關城兵部主事。
在兵部主事的責令之下,蕭顯才極不情願地揮毫起筆,在5.9米X1.55米的巨匾上寫下了“天下第一關”5個大字。
“天”字兩橫未按通常的上縮下長,更顯得渾厚有力,“第”字居中,左右顧盼,成為五個字的中堅,“關”字緊裡舒外,筆畫雖多,緊而不蹙,令人拍手叫絕。
特别是把“第一”的“第”字改寫成草字頭的“苐”,使筆劃減少,視覺上的分量減輕,讓繁體的“關”字筆劃凝重、更顯得粗壯有力,堪稱神來之筆。原來,“天”和“第”并非錯别字或通假字,而是蕭顯老先生有意而為之的精彩之作。
“天下第一關”5個大字之所以寫了一月有餘,那是因為蕭顯花時間研習曆代墨寶、構思五個字的形體結構、閱讀古人詩詞開闊胸襟、鍛煉臂力、制作巨型毛筆,看得出來這5個大字蘊含着蕭顯老先生的畢生所學,怪不得能成為流芳千古之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