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算年度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啥叫“可支配收入”,難道不是稅後收入嗎?這是大多數打工人搞不清楚的一個概念,比如北京的平均收入都十幾萬了,怎麼可支配收入才幾萬塊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算年度可支配收入是多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啥叫“可支配收入”,難道不是稅後收入嗎?這是大多數打工人搞不清楚的一個概念,比如北京的平均收入都十幾萬了,怎麼可支配收入才幾萬塊錢。
其實不少人有個錯誤的認識誤區,就是把可支配收入當成了稅後收入,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用最簡單的語言,把企業的用工支出、稅前收入、稅後收入、可支配收入這4個概念給解釋清楚,這樣大家以後找工作就知道怎麼要價了,企業挖的坑在哪裡,你也就知道了!
先來看稅前和稅後收入,這兩個最簡單。如果小王去應聘,要求對方公司給的稅前收入是10000元,那麼稅後工資就很好算了,稅後工資=稅前工資-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個人所得稅。這樣10000的工資,扣掉個人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個人2%,失業保險個人0.5%,工傷和生育保險個人不扣費,這樣五險一共要扣掉10.5%,也就是1050元。那麼公積金呢,按12%來計算,扣掉1200元。這樣五險一金就扣掉了2250元,剩餘10000-2250=7750元,然後再扣掉個人所得稅82.5元;這樣大概10000元的稅前工資,稅後就剩下了10000-2250-82.5=7667.5;所以,稅後工資比稅前少了2300多元,23%的工資被扣掉了。
再來看看企業用工支出,這個和稅後工資道理一樣,企業用工支出=五險一金企業支出部分 稅前工資,企業交的保險有養老保險繳納16%,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公司繳納10%,失業保險0.5%,工傷保險算1%,公積金12%,所以合計比例16% 10% 0.5% 1% 12%=39.5%,所以10000元的員工稅前收入,企業差不多要支出14000元的用工費用,這也就是好多企業按低标準來上社保的原因,可以省一大筆錢。
最後就是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與稅後收入有關,也就是大家拿到7667元的工資之後,如果全部用于消費,會發現會有3000多元交了各種各樣的稅,有消費稅、增值稅等等,扣除了所有稅之外的4000多元才是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可以由我們自由支配的錢,這就是可支配收入。
從14000元的企業用工費用,到10000元的稅前收入,再到7667元的稅後收入,最後就是4000多的完全由我們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家明白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