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端午節吃什麼?吃栀粿在潮汕地區,栀粿一年裡僅有在端午節時才有銷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栀粿,希望清熱祛疫助消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潮汕地區端午節吃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吃栀粿。
在潮汕地區,栀粿一年裡僅有在端午節時才有銷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栀粿,希望清熱祛疫助消化。
制作栀粿需将采摘下的栀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栀粿呈棕黃色。放涼後食用,食用時不用刀切,而用紗線牽拉切成小片,蘸着白砂糖吃。
潮汕粽。
潮汕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清雍正《海陽縣志》載:“端午插艾蒲于門,艾形虎,又設角黍。”宋明時期,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潮汕,食粽之俗,也應早已有之。初時應是家庭制作,作為祭祀之用,逐步推廣為市場銷售食品,而且質量不斷提高。
插艾花浴(吃)藥湯。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
雙烹”粽(鴛鴦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種叫“雙烹”的粽子,也有人叫其鴛鴦粽,是潮汕地區最負盛名的傳統名小食。潮汕“雙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餡料,一個粽子的餡,一半是鹹,一半是甜。鹹餡主要是鹹蛋仁、蝦米、香菇、臘腸、翅脯、蓮子、栗子和南乳豬肉;甜餡主要是水晶餡、烏豆沙餡或紅豆沙餡和甜糯米。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噴噴,深受潮汕人的喜愛。
潮汕的“雙烹”粽的制作工藝要求嚴格,不僅“色、香、味”俱全,其形狀也很講究,要用竹葉、鹹水草紮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觀棱角分明,晶瑩的米粒清晰潤滑,十分惹人喜愛。
吃五果湯。
五果湯是潮汕民間傳統的保健食品。潮俗以桂圓(龍五果湯眼)、白果(銀杏)、蓮子、薏米、百合為補中健脾食物,合煮為甜湯(也有換入柿餅、芡實者),很多潮汕家庭平時也有吃五果湯,但由于舊俗認識,認為吃藥最有效,這一天很多家庭會特意煮一鍋五果湯全家共享。在夏日裡,五果湯裡加上薄薄碎冰,冰涼涼以及淡淡的甜更有如沐春風的美妙。
吃“聖甘枳”
“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汕頭當地的民俗是,清明時節要吃食樸子樹葉,端午節則要吃食驅蟲良藥“聖甘枳(使君子)”
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時還幹脆将端午節稱為“漏屎(拉稀)節”。在這時節,除了要服食聖甘枳和樸籽粿,還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黃栀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栀粿”,或者用涼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