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超出預期,但符合邏輯。”12月4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年度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2021年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
基于對當前市場形勢的分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将“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定為了大會主題。對于這一判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給出了他的三個分析。
陳清泰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将于明年退坡,新能源汽車産業将由最初的政策驅動、政策 市場雙驅動,正式邁入市場驅動的階段。如果從産業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也将從前半場的電動化進化到下半場的低碳化、網聯化、智能化階段。進一步放開視角,最初隻是中國品牌在攻克新能源汽車産業,如今全球汽車公司都已經加入到了中國市場的競争中。
國内銷量預估:今年330萬台,明年500萬台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過250萬台。而從11月各家車企銷售數據來看,大都實現了10%-100%的同比增長,盡管一些企業受制于産能,但總體仍然是增長的。基于此,歐陽明高預測,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萬輛,全年總銷量會在330萬左右。“這是技術進步、産品豐富、政策給力的結果。”
其中,技術方面,動力電池技術持續改進,成本不斷下降,電池系統結構設計持續創新;電動汽車本身擁有優越的操控性,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引入進一步提高了對消費者吸引力。
産品方面,新能源汽車造型新潮,車型豐富,全面覆蓋了各個乘用車級别。微型車基本被電動車占領,豪華車也基本由電動車主導,中級主流轎車市場出也現了比亞迪DM-i等超級混動技術為代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
政策方面,補貼延續、雙積分漲價、國家雙碳戰略的推出等,都對廠家和年輕客戶的預期進行了引導。可喜的是,盡管補貼政策在逐漸退坡,但私人用戶市場的購車比例已經接近75%。
在三方面因素作用下,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占比達到51%。對此歐陽明高表示,根據S型增長曲線的經驗判斷,全球汽車電動化已突破臨界點,進入陡峭增長期。即便考慮到電池供應、芯片供應和産能限制等因素,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依然會繼續增長到500萬台,全年市占率肯定會高于20%。
而放眼全球,國外相對保守的預測認為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3000萬輛。基于一定的計算分析和綜合判斷,他判斷,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在700萬台到900萬台之間。2030年大緻是在1700萬-1900萬台。從保有量的情況看,2025年會超過3000萬台,2030年大概接近1億台,2035年大概接近2億台,2040年接近3億台。
合資車企明後年集體發力,未來5-10年行業面臨大洗牌
“汽車工業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迎來了巨大的時代機遇。”對于未來産業格局演變,歐陽明高表示,在新一輪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自主品牌在未來汽車産業競争中站占據優勢地位,2030年自主品牌的中國市場占有率會達到60%。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看,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即電池技術方面擁有先發優勢和實力。據了解,電池占電動汽車技術的含量為60%。而在目前第一代電池技術上,中國在全球占主導地位,且電池領域研發隊伍規模在全球遙遙領先。盡管日産等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下一代電池技術——全固态電池,不過,該技術的産業化,以及對市場格局的重要影響,會在10年左右時間得到驗證。
從供應鍊來看,中國擁有完整的動力電池産業鍊,全球70%的電池産能在中國,産品面向全球供應。今年開始,美國和歐洲也在全力以赴打造電池産業鍊,且中國電池進入美國市場可能會受到一定障礙,也就是說,中國動力電池的産業競争力在短時間内難以撼動。
從整車品牌來看,電動汽車爆發後對老品牌是一種挑戰,對新品牌是一個機遇。從這一點來看,中國造車新勢力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闖出了新天地。“自主品牌的升級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很多。”歐陽明高指出,老品牌或者說合資品牌,在轉型過程中的有“包袱思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象轉身”。産品想體現原有的品牌調性,就擔心不夠電動化;想大膽展示電動化,就害怕失去品牌基因。
不過,他也指出,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車競争進入激烈期,合資企業會在明後年集體發力。未來5-10年會有一次企業大洗牌,也會淘汰一批企業。
“芯荒”之下,新能源汽車産業鍊面臨新機遇
整車之外,會上針對電池技術、充換電和電動汽車智慧能源以及氫能與燃料電池等産業鍊發展情況,也進行了相關分析和判斷。歐陽明高指出,未來二三十年,汽車工業将引領動力電動化、能源低碳化、系統智能化三大革命,并推動中國工業和經濟的全面升級。
前景美好的同時,中國新能源行業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以今年最受關注的芯片問題為例,芯片短缺給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陳清泰從這場危機中解讀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新機遇。他說到,全球芯片供應不足,且高端芯片還未形成“固化”的産業格局,為國産芯片提供了應用機會和發展新機遇。
“閉關鎖國肯定是不對的,但是産業鍊的安全是要保障的,政府如何恰當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陳清泰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在國際化過程中,或者說實現大循環的過程中,内循環應該有一個保底的作用。
在進一步的闡釋中,他說到,中國芯片在追趕型的産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産品研發出來找不到市場出口,因為原來的産業鍊已被固化,沒有汽車企業願意放棄成熟産品。但此次“芯荒”之下,中國汽車企業開始嘗試使用國産芯片,為芯片行業帶來了機會。可喜的是,實踐證明這些芯片進入市場後表現很好,反過來也增強了整車企業和芯片企業的信心。
同時,他也倡議,政府層面要對車規級硬件要有廣泛調研和完善的标準。高端芯片的産能沒有固話,網聯化、智能化的産業鍊也沒有固化,中國新能源汽車不能在傳感器、雷達等部件上,再重複“芯片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