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會用,“飛黃”是什麼?你不一定真明白!解缙騎着父親去應試,考官責怪他“子将父作馬”,解缙五字妙答化險為夷!
作父母的,大部分對子女都抱有十分殷切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他們個個優秀,成人能飛黃騰達、能出有頭地。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态,非常普遍。
傳說解缙幼而能文,小小年紀就在父親的帶領下去赴童子試。由于解缙還未成年,父親怕他累着,直接将他扛在肩上,馱進考場。主持考試的縣令覺得解氏父子的這種做法有些不妥,識文斷字的讀書人,最起碼的禮儀得遵守,做兒子的怎麼可以騎在老子頭上呢?
于是,縣令就用充滿責怪的語氣,噴了解氏父子一下:“子将父作馬。”意思是說,解缙太不知禮數,怎麼可以這樣騎着父親到到遛達呢!沒想到,解缙比父親要機智,随口就接了一句:“父望子成龍。”縣令一聽,責怪之情一掃而空,一下子就被解缙的才智所折服。
正如前文所述,成年後的解缙,果然“飛黃騰達”了:19歲中進士,官至内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這可是許多讀書人幾輩子也追求不來的輝煌。
“飛黃騰達”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比喻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尤其形容仕途得意。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但是何為“飛黃”、何為“騰達”卻知之不詳。甚至有人認為“飛黃騰達”是一個聯合詞組,“飛”和“騰”是動詞。這是不對的,“飛黃騰達”其實是一個主謂詞組,即“飛黃”是主語,“騰達”是謂語。
“飛黃”又叫“乘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馬。據《山海經》載:“白民之國……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另如,《管子·小匡》載:“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淮南子·覽冥訓》載:“青龍進駕,飛黃伏皁。”
乘黃長得像狐狸,背上生角,如果乘上這種神馬,人可以活到2000歲。還有記載說,乘黃龍翼馬身,黃帝就是乘的這種神馬升天而去。
“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後多作“飛黃騰達”。因而,“騰達”即“騰踏”,意謂馬騰空奔馳。第一個将“飛黃”與“騰踏”連用的,是唐代的韓愈老師,語出《符讀書城南》:“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韓愈在《符讀書城南》中,表達的也是望子成龍的美好期望。
《符讀書城南》是首著名的戒子詩。身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生個兒子卻不肖,少年時十分貪玩,不喜歡讀書,這讓韓老師非常惱火,為了訓戒兒子,他專門寫下《符讀書城南》一詩,勉勵兒子要立志讀書,将來好飛黃騰達。
《符讀書城南》中的“符”,就是韓愈的長子韓昶(小名曰符),“城南”是韓愈家的别墅,意思是,這首詩是寫給在城南讀書的兒子韓符的。《符讀書城南》是首長詩,共54句、260字,韓愈就像所有唠叨的父親一樣,對兒子苦口婆心: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闾。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欤。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
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後,寒饑出無驢。
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
時秋積雨霁,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
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詩中的“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意思是,龍馬飛黃騰達,是無暇顧及地上的癞蛤蟆的。這樣的意氣風發,才是吾兒的奮鬥目标。正是因為有了老爸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韓昶自此一心向學,人生步入正途。
後來,韓昶拜到韓愈的好朋友們、時為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主簿的散文家樊宗師門下苦心治學,得中進士,官至檢校禮部戶部郎中。雖然,韓昶的成就與名氣沒有乃父韓愈大,但是,他也高中進士,在官場沉浮幾十年,并沒庸庸碌碌過一生,相比其他的孩子,也算是很争氣的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