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拜年#
據已經看完《你好李煥英》的閨蜜回來跟我說,她是以哭濕了一包紙巾、一雙熊貓眼的代價,看完這部電影的。告訴我記得改帶兩包濕紙巾,能夠及時補充哭幹了的眼睛水份……
閨蜜不知道我其實也在她進場看電影後,在另外一個影院裡面看了後一場,也來不及準備她要我提前準備的觀影道具,乃至第二天起來後眼睛還是腫的。

看電影、看電視會哭并不是新鮮事情,但哭完還是心有戚戚然的、放不下的,沉浸在電影的氛圍裡面。可以說,自從四年前父親離開我們之後,已經幾年時間沒有象這部電影這樣,讓我百感交集、更加讓我深切感受“白雲親舍”這兩個成語的語意。
平時在運用中文語言時,可能對“白雲親舍”這個詞比較陌生。其實它是專門用來思念父母的言詞。
我們相對陌生的“白雲親舍”一詞,出自五代後晉劉昫《舊唐書狄仁傑傳》。
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一個著名的曆史人物。曆任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等職。還曾經官至宰相。他一生以不畏權勢 秉公執法著稱。
Ps:狄仁傑的影視故事很多,可以自己腦補。盡管不能當做正史看待,但大部分影視作品還是比較公正地還原了狄仁傑的剛正不阿的個性。

狄仁傑盡管大半生與司法監察打交道,但不等于不近人情世故、不懂得待人接物。他對别人很仁愛,對父母十分孝順。
當年他在并州任法曹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一次,狄仁傑登上太行山,向家鄉的方向遠眺。隻見一片白雲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着,他不禁有感而發,跟随從的人說:“吾親舍其下。”這句話的意識是:我的雙親就居住在那片白雲下面啊!

他惆怅地呆望着那片雲,直到那片雲緩緩地散去,他才戀戀不舍地收回目光,下山而去。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狄仁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對别人盡孝心的行為非常理解和同情。他在并州任内時,他的一位同事鄭參軍,因其母親年老多病,家裡瑣事牽挂,但這位鄭參軍偏偏被選中出使域外。鄭參軍為此愁眉不展。所謂盡孝道和為仕途的矛盾。
狄仁傑知道這件事情後,主動請求上司,準其替代鄭參軍出使,解除了鄭參軍的愁苦。但其實狄仁傑也正為遠離家鄉故土、遠離父母不能在膝下盡孝而煩惱。這次替代鄭參軍出使,成全了鄭參軍的孝道,但狄仁傑自己的忠孝兩難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狄仁傑憑借其大仁大義的作為,感動了許多人。當下世人便用“白雲親舍”比喻遠離家鄉父母親人,隻能在異地思念父母的專用詞語。
狄仁傑最終可不可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彌補之前的分離之苦,并沒有詳細的曆史記錄。但狄仁傑成全别人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會一年年的老去,如果狄仁傑代替鄭參軍出使外域的過程之中,如果其父母變生不測,就會成為狄仁傑終生的憾事!
就好像《你好,李煥英》裡面的賈玲一樣,在考上大學的喜訊傳來時,她的媽媽李煥英卻再也無法跟她一起分享這份喜悅……突然而來的意外讓兩母女陰陽永隔……
就好像四年前,我因為聽到父親已經不好了,馬上決定冒險一個人淩晨打滴滴從外市花兩個多小時,披星戴月地趕回家裡時,父親已經無法說話無法吞咽無法動彈……隻能在我瘋了一樣呼喊他時默默地留眼淚……那個情景終生難忘。
在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光裡,如果你有什麼想為父母做的事一定要趁早去做,不要留下任何後悔的機會,因為有些事你現在不去做,将來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父母也在一年一年的變老着...

從《你好,李煥英》到我自己的父親,以及自從父親去世後無比孤獨的母親,隻能時不時用胡攪蠻纏來引起我們的主意、希望我多一點時間陪伴她。
現在的我與母親之間,隻争朝夕……很多次了,午夜夢回,都被夢中父親笑着,拖着母親的手一起向我告别,說他們要去旅行而吓醒。
而母親總是說每個晚上都跟父親聊天聊得很開心;對我們買給她的新衣物總是拒絕:他她說她很快就要去找父親了,不必浪費錢買衣服……她的衣服很多,足夠了……
母親說着這些話時總是淡淡的,緩緩的語氣,而對我們早已經淚流滿面、心如刀絞而視而不見……這輩子,我們再也經受不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欲絕!可以的話,請讓時光停頓、請讓我能夠跟得母親老去的腳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