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一個聰明的人,不指望人生一帆風順,而是在複雜的環境裡成長,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
經曆多了,人生就通透了,人情世故就真懂了。否則,人生如一張白紙,走到任何地方,都會被當成“小白”。
看難看的臉,聽難聽的話,做難做的事,是漲智慧的機遇——凡是難住你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02
看難看的臉,一笑而過。
古人言:“智者,其所能接遠也;愚者,其所能接近也。”
有智慧的人,有大的格局,能夠看到事情背後的事情;愚昧的人,鼠目寸光。
有一個詞語,叫“力透紙背”。也就是說,一個很用心寫字的人,他的文字可以在紙張的背後體現出來,證明他的功底很紮實。
看人,能夠透過臉色看“臉”,内心就不會難受了,看人的水平也因此提升了。這也就是“獨具慧眼”。
《呂氏春秋》裡記載:戰國時,智者白圭受到了中山國的歡迎,國君希望他留下來;齊湣王也要請他當大臣。白圭都拒絕了。
白圭說:“這兩個國家要滅亡。他們言而無信;獎罰不明;遠離賢人;不幫助窮人;自身無能。”
白圭的臉色不好看,但是卻是一臉無奈,一片赤誠。
春秋時,晚年的齊桓公,喜歡上了“阿谀奉承”的易牙、豎刀、常之巫等小人。
齊桓公臨終時,被餓了好幾天,有一個婦人翻過宮牆,來探望齊桓公。婦人說:“宮門被小人關上了,沒有人幫你了。”
齊桓公用衣袖,遮住臉,含羞而逝。
不難發現,一個人的臉,有多面性。對你笑的人,不一定是真笑;對你怒的人,不一定是真怒;哭的人,不一定真哭;臉紅的人,不一定是臉色好看,還可以是羞恥;無奈的臉,也能有溫度......
因此,我們要學會看難看的臉,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分析。找到臉色後面發生的事情,看到臉色後面的心情,就能夠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了。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俗話又說:“境由心生。”
如果你是虛假的人,那麼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如果你是真誠的人,看誰都有真情。
能不能看到真實的臉,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因此,我們要擁有慧眼,通過觀察臉,來接人待物。越是難看的臉,内涵越豐富,越能讓你警醒什麼。
03
聽難聽的話,逆耳忠言。
唐代,魏征是一個敢直言的人。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加害了太子,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唐太宗。
唐太宗第一次見到魏征,問:“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感情?”
魏征說:“要是太子聽我的話,就不會被你加害了。”
話很難聽,但是李世民卻覺得很真誠。
有一次,魏征上墳回來,看到宮殿門口有唐太宗的馬車,但是車上沒人。
後來,魏征才知道,唐太宗要去外面遊玩,但是擔心被魏征責怪,就取消了行程。
康熙大帝評價:“魏徵對李世民之言,‘臣願為良臣,毋為忠臣’。”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忠心耿耿,也許是假裝的。因為沒有人唱反調,就變成了一言堂。
遇到挑刺的人,你才能變得完美,否則你一直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會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
常常,我們要這樣想:有人诽謗你,說明你很優秀,還有被诽謗的價值;有人指出你的缺點,說明你的短闆已經到了妨礙發展的地步了;有人故意挑刺,說明你被人嫉妒了,正在走上坡路;有人給你忠告,是實打實地幫助你;有人當頭棒喝,是不讓你去危險的地方,讓你懸崖勒馬。
把言語分析透了,你就不會生氣了。當然,經過無數次分析言語,你會得到很多啟發,也會從中發現很多的知識。
聽到難聽的話,你還能保持安靜,說明你有了定力,做人開始謙卑了。人生路上,也會遇到無數的老師。
04
做難做的事,能打硬仗。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有畏難情緒。
比方說,單位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做。推诿了一個圈,上司把事情交給了你。
你很難過,擔心時期做不好,恐怕要因此受到批評了。最壞的打算,就是接受處罰。
聰明的你,會坦然接受上司的安排。并且費盡心思把事情做好。一旦做好了,能力就提升了,你在大家面前,就是“鶴立雞群”,提拔的機會,也随之而來。
任何一個單位,都需要幾位挑大梁的人。如果你能夠挑大梁,收入、地位,都會提升。最重要的是,你在單位上,是不可替代的人。
愛迪生發明電燈,用過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失敗了無數次。因為有難度,所以他被全世界記住了,我們到現在,還在給他點贊。
作為普通人,你想要越來越聰明,就要不斷挑戰自己,這樣做,才能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
05
有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即便你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也不會看清一切。
因此我們要借助别人的眼睛、嘴巴、耳朵。那些讓你為難的東西,都是在幫你。要麼給你狠狠一擊,讓你清醒,要麼逼着你去做什麼。
不管看到什麼臉,你都要笑着面對。你的笑,是最好的解藥。
不管聽到什麼話,你都要洗耳恭聽。你的态度,是接受幫助的開始。
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要積極主動。你的汗水,是在澆灌理想之花。
要相信,萬般皆難,何以解憂?唯有低頭。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