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剖宮産過程順利,最後母子平安,此時的她認為剖宮産也“不過如此”。
然而等到生完一胎後的第三年,這位寶媽又懷上了二胎,仍然因為孩子的頭實在太大,寶媽這次又不得不剖宮産。
二胎出生後很健康,開始時寶媽也沒覺察出什麼問題,可直到10個月後,問題出現了,寶媽忽然發現自己的大姨媽延長到了10天左右,于是趕緊來到醫院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寶媽為“子宮瘢痕憩室”,通俗來說就是子宮剖宮産切口疤痕處有了一個“小坑”。
寶媽在聽從醫生建議進行手術修複後,效果并不理想,因為二次手術的不确定性,這位寶媽最終選擇了保守藥物治療,在與子宮瘢痕憩室“鬥争”3年之後,逐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狀态。
子宮裡面出現“小坑”,子宮瘢痕憩室究竟是啥?所謂“子宮瘢痕憩室”,是指在剖宮産手術後,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子宮瘢痕處肌層變薄,形成了與宮腔相連通的腔隙或凹陷,作為一種常見的剖宮産術後遠期并發症,發生率為19.4%到88.0%。
而當寶媽子宮内存在這樣一個“小坑”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臨床症狀:
1.經期延長、淋漓不盡;
2.痛經、盆腔痛,且可能伴随腰痛;
3.繼發不孕,一方面因為經血持續流出,導緻形成宮頸黏液,使精子的運輸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子宮處于慢性炎症的狀态,所以可能導緻不孕;
4.可能導緻“瘢痕妊娠”,當寶媽再次妊娠時,如果胎盤巧合地進入瘢痕憩室部位,促使胎盤植入子宮,就會出現“瘢痕妊娠”的情況。
作為“宮外孕”的一種,“瘢痕妊娠”容易導緻寶媽在妊娠期大出血,醫生在發現後大多都會建議終止妊娠,後果極為嚴重。
為什麼會出現子宮瘢痕憩室?雖然目前子宮瘢痕憩室形成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剖宮産切口位置處理不當,過高或者過低;
2.剖宮産切口處感染;
3.手術縫合時将内膜包在了切口裡,造成了子宮内膜切口異位;
4.産後貧血;
5.手術縫合線,胎盤有殘留。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原因外,如果胎兒體重較大的話,寶媽剖宮産術後出現子宮瘢痕憩室的概率也會增加。
對于“子宮瘢痕憩室”,B超是最簡單有效的判斷方法,此外通過宮腔鏡也能更準确地對其進行判斷。
而一旦确認“子宮瘢痕憩室”後,如果沒有任何症狀,或者是症狀較輕不影響生活,又沒有生育需求的話,寶媽可以選擇不治療,也可以選擇通過服用短期藥物來進行控制。
比如短效避孕藥和黃體酮,雖然都有一定效果,但停藥後會容易複發。
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寶媽可以找醫生尋求進一步的幫助,采用手術治療。
不過就像上文中那位寶媽的遭遇一樣,通過手術改善子宮瘢痕憩室的效果并不是百分百确定,部分情況術後恢複并不理想。
避免“子宮瘢痕憩室”,合理預防是關鍵雖然與順産相比,剖宮産少了分娩過程中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是術後卻容易出現“子宮瘢痕憩室”這樣的并發症,二者各有利弊。
而寶媽要避免“子宮瘢痕憩室”,關鍵在于能夠選擇順産,絕不選擇剖宮産。
所謂“防患于未然”,寶媽在分娩時,對于剖宮産術指征應有所了解,如果沒有骨盆狹窄、胎盤早剝、早産、巨大兒等問題,應盡量選擇順産,安全方面更有保障。
老苗結語:
由于順産時的劇烈疼痛,很多準媽媽将“剖宮産”當成了更好的選擇,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與順産相比,剖宮産的危險性更高,且産後漫長的恢複期、持續的疼痛感,都并不容易度過。
最後如果寶媽太過害怕順産時的疼痛,可以嘗試進行無痛分娩,目前我國很多醫院均具有這項技術,且已經相當安全成熟了。
今日話題:你當初生寶寶是剖宮産還是順産?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