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柳宗元這位“唐宋八大家”裡唐代唯二(另一位是韓愈)的文學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或者是《捕蛇者說》裡的捕蛇人,或是《小石潭記》的偶遊者,或是《黔之驢》寓言裡的驢,或是“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那個種柳人,但我想到的一定是《江雪》,是那首孤獨到極緻小詩裡的漁翁:
(詩意圖)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像)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他的散文成就大于詩歌。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
《江雪》一詩,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勝在意境,如果僅從文字來看,似乎平淡如水,沒有生僻字眼:所有山上的飛鳥全都飛絕,所有的路都不見人的蹤迹。江上隻剩下一葉孤舟,一個漁翁披蓑戴笠在獨自垂釣。
五絕當然隻有二十個字,但就是這二十個字,卻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籁無聲。後世《詩薮》裡評價這首詩:“千山鳥飛絕”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這是極恰當的評語。
(詩意圖)
孤獨有幾種表現形式,顯示的是人的不同格局,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是蒼茫渾厚的孤獨,更有曆史縱深感,感覺是縱向的,是縱貫六合八荒的,是完全沒有希望的孤獨,因此,他直接哭了;柳宗元《江雪》的孤獨是幽寒冰冷的孤獨,是橫絕當世的孤獨,感覺上是橫向的,柳宗元更多是自己眼前的世界的不滿與由此帶來的恨意與清高,是孤傲的孤獨,你們腐朽你們的,我照樣能活出我的品格;當然,還有一種孤獨,是陶淵明的孤獨,他是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孤獨,他是《桃花源記》裡的人物,是躲起來并自我調适尋找到快樂的孤獨,因此,他“采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自我陶醉,我孤獨我的,與世人無幹,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孤獨。
詩裡所有的風景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字面上什麼也沒有,世界在眼前消失了,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比如我們經常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綠的範圍闊大,顯得紅更加醒目。
“千山”、“萬徑”,顯然是為了給下面的“孤舟”和“獨釣”的形成反襯。沒有“千”、“萬”,“孤”、“獨”也就平淡無奇,因為千山沒有飛鳥,所有的路上都沒有人,這個漁翁才顯得格外孤獨。“千山”、“萬徑”的極端寂靜與絕對靜默,更顯漁翁心态的笃定。其實,千山與萬徑都是背景,畫面的主體是漁翁,但沒有千山與萬徑狀态的描摹,主體就不突出。極端幽靜寒冷的環境裡,還有一個微有動作并稍有溫度的小人物。小人物對抗大環境,更顯小人物的突出。“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因為有對比,才能形成反差,并由此産生審美體驗。
(詩意圖)
這首詩,詩題《江雪》,因此,這該是一場湮滅在大雪中的一切的事物的描摹,偏偏詩人到最後才提到雪。但給我們的感覺又是,在這首詩裡,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如果不是雪,“鳥”怎會“飛絕”、“人”怎麼會“蹤滅”。我們想,大概那個小船的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一定也都是雪。但詩人并沒有寫這麼多雪啊,“雪”字直到寫到“寒江”時才提到,江是寒江,可是江裡仍然是水,雪一落水中會融化啊,精彩就精彩在這裡,因為連江裡都仿佛下滿了雪,雪顯然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這是“白茫茫一片厚地高天”,僅這一句就把天寒水凍、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寫雪到此,算是寫到了極緻。《世說新語》裡謝道韫的“柳絮因風起”隻寫的雪的姿态,《紅樓夢》裡的“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寫雪的色彩,而《水浒傳》裡“那雪下得正緊”寫了雪的大小,柳宗元的雪是籠罩世界的雪,是渾然一體的雪,是帶有溫度的寒雪,是有情緒孤獨的雪,他把雪寫絕了。
因為天冷,因為雪厚,因為沒有人(鳥都沒有),漁翁更顯不懼寒冷,不怕孤獨,甚至漁翁還有點自傲,你冷你的,我釣我的。這是詩人要寫出的漁翁形象,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漁翁呢?寫這首詩時,詩人在想什麼呢?
(柳宗元雕像)
我們來看一下創作背景。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由于對社會現狀不滿意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而任何改革都有保守勢力與既得利益者的聯合反攻,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官到永州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說是當官,其實官署裡沒有他的住處,他不得不在一座寺廟裡安身。柳宗元被貶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情緒非常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隐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的孤獨,暫時是停留在當世的,不跨越時代,但這首詩帶來的極緻的空靈境界美,卻足以跨越時代,打動我們。
因為都寫孤獨,這首詩常常被人與《登幽州台歌》比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然後以不同的角度給兩首詩排名,其實他們的孤獨是不一樣的。沒辦法排出所有人都滿意的排名來,陳子昂可能格局更大,柳宗元可能境界更美。
(【唐詩閑讀】之35,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