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關于調整中介費的截圖被個房産粉絲群廣泛傳播:
有網友傳了一條最新指示:房屋交易中介費用不得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
以北京為例,北京第一季度公布的平均工資在1.1W,3倍社平工資也就3.3W。
中介費被“颠覆”,是真的嗎? 這則網傳消息很快被辟謠了。
對此,鍊家、我愛我家、中原地産等房産中介公司的回應均是“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同時,我們了解到,目前各家中介費并無變動。不過,這條消息确實引發了大家對房産中介費的熱議。
壹丨各大中介的費用對比
目前,幾大一線城市的中介費水平不一。深圳的平均水平為3%;北京市則普遍為2.7%;上海相對更低一些,除了鍊家及個别公司按3%收取,其他大多為2%。
各大中介公司在各地的征收标準也有差異。
鍊家:北京房産交易中介費依舊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7%(居間代理費2.2% 保障服務費0.5%),賣方無需付傭;廣州房産交易中介費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1.2%,賣方支付成交價1%;深圳和上海均是,買方支付成交價2%,賣方支付成交價的1%。
中原地産:房産交易中介費相較鍊家稍低,多位經紀人表示中介費有還價空間。目前,中原地産中介費的收費标準是,北京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7%,賣方無需付傭;在深圳,則是交易雙方各支付成交價的1.5%,在上海,則是買賣雙方各支付成交價的1%。
我愛我家:中介費也相較鍊家稍低,據了解,北京的收費标準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2%,賣方不收費;上海則是收取成交價的2%,價格可談,賣方不收費。
“大房鴨勝利,貝殼要跌99%。”在截圖中提及的房産交易服務平台大房鴨,這家中介區别于傳統中介,定位為“去中介化的互聯網房産服務平台”,傭金可以說是行業最低标準:在上海,無論二手房售價是多少,100萬也好,1000萬也好,買房服務費固定為1.99萬元。
貳丨中介費一把生存與毀滅的雙刃劍
一直以來,中介費都是中介行業備受争議的焦點問題之一,它關乎消費者切身的利益和消費體驗。但從行業中介發展過程來看,傭金過高或者傭金過低都有可能導緻行業生态變差,消費者最終利益受損。
傭金過低難盈利,無法支撐中介公司生存和發展,也無法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以愛屋及烏為例,7年前,這家中介公司憑借“二手房居間傭金1%”收費模式快速打入市場,成為資本寵兒。但燒錢擴張難抵資金壓力,愛屋及烏最終還是采取了提升中介費經營模式,造成客戶流失,經營失利,獨角獸最終迎來關門。
而過高的中介費确實将加重購房者經濟負擔,長期以來中介行業老大鍊家的收費标準就備受争議。有消費者認為鍊家收費過高,但也有消費者認為,相較于其它中介,鍊家提供更為安全、優質的交易服務,收費合理。
不過,從鍊家發展來看,以優質服務提升傭金定價能力的商業模式,确有市場發展空間。鍊家通過在“樓盤字典”、“真房源”等行業基礎設施構建,線上線下打通、服務質量等多方面叠代,一路做大。根據貝殼招股書,鍊家2017-2020 年總門店數從 8030 間增長至 46946 間,二手房收入也從2018年的2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達到17.59%。
截至目前,行業内中介費收取标準不一,價格有高有低;有買方支付,也有買賣雙方共同支付;不同的城市收費标準也不盡相同;消費者對中介費承受能力也存在不同尺度;政府等監管機構,也未給出統一标準。
因此,一個令中介公司、消費者及行業從業者等各方均滿意的房産交易中介費,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答案。
叁丨買房人被掏空之痛
目前,全國各地的房産中介費由市場調節,中介企業在一個指導範圍内定價。現行的标準按照《關于房地産中介服務收費的通知》執行,其中規定,房屋買賣代理收費,依照成交價格總額的0.5%—2.5%收取,獨家代理收費可以适當提高,但最高不超過成交總價的3%。
通常,一二線城市由于房屋總價高、成交活躍,中介費也水漲船高,比如北京,市面上的中介費一般按照房屋成交價格總額的2%-3%計收,面對高昂中介費,二手房買家也是吐槽不斷:
李大仁·坐标北京:買房掏空了好幾個錢包好不容易湊的錢付首付,房子總價400萬,中介費收2.5%,10萬塊的中介費真是雪上加霜,打工人被掏空。
橙子·坐标天津:最近打算買房,大中介收費太貴,小中介有擔心不靠譜,什麼時候才能有适合我們剛需的靠譜中介出現呢?
文绮·坐标上海:和妻子畢業到現在工作了10年,終于攢夠了錢付首付,本來還想省一省能簡單裝修一下,哎,沒想到裝修費都得拿去交中介費!
看完大家的心聲,不由得感歎:同被中介費掏空人,相逢何必成相識。
吐槽歸吐槽,但是買房畢竟是一件大事,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辦理,選擇一個很好的中介,就是我們買房路上的得力助手,可以讓我們直接少走很多彎路,甚至減少買房的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