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績效分配,理應向一線教師傾斜。行政教輔後勤人員是為教學工作服務的,不能在績效分配中占據主導地位。
事實上,大部分學校在分配績效工資時都遵循了這一原則。比如筆者所在地的績效工資發放文件就明确規定:非教學人員的績效工資總額,不得超過教學人員績效工資總額的30%。也就是說,前者的績效工資隻有後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張某學校績效工資分配結果的表格,數據顯示,該校行政人員所得的績效工資,最高竟然達到教學人員的2.6倍!
這份績效分配方案将學校人員按從高到低分為“行政、辦公室幹事、教師”三類,每一類又從高到低各有三等,共九個檔次。行政一等最高為8000元,教師三等最低為3080元。
雖然績效工資總額不高,平均不過四五千元,無論怎麼分配,都是“螺蛳殼裡做道場——動靜不大”,但是這樣公然偏向行政管理人員,将教師置于三類人員中的最下等,顯然與國家設置教師績效工資的初衷背道而馳。
設置教師績效工資,是為了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多勞多得、優質優酬。從而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師的績效分配,不能盲目仿效企業。企業高管的收入遠高于員工,是因為企業要參與市場競争,把握方向和運營市場比生産本身重要得多,也困難得多,需要用高薪吸引優秀人才為企業服務,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争力。
公辦中小學并不參與市場競争,學校的核心生産力是教師而不是各級領導。一所學校中,除了校長,對其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并不高。說得刻薄一點,學校的中層幹部隻要聽話即可,大多數崗位,能力平庸的人即可勝任。
如果學校的績效分配方案向行政人員傾斜,勢必引導教師“想當官不想教書”的不良風氣。教師無心教書,一門心思鑽營撈個一官半職。認真教書的教師得不到重視,缺乏職業認同,甚至産生強烈的挫敗感,又何談職業成長?
當然,不否認有些崗位的中層幹部工作量很大,經常加班,為學校付出很多。但這些應該在工作量中體現出來,不能以職務為參照系數,通過績效分配來補償。
不是所有管理幹部都很辛苦,有些副校長、副書記、工會主席等領導,一個星期隻帶四節課,甚至完全不帶課,如果這些人在績效分配方案中比教師拿得多,又如何服衆?
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學校的各類人員,身份都是教師,沒有什麼領導和幹部。所謂的領導和幹部,隻不過是崗位不同、分工不同而已,沒有誰更高人一等。
不過,客觀地講,公辦學校的薪酬制度确實有不完善的地方,校長是專業管理人才,應該實施校長職級制,不能和普通教師一樣走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道路。否則校長的個人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就會動用手中的職權尋找補償,或搶占教師的職稱指标,或修改分配規則,甚至攫取灰色黑色收入。
最後,這張表格的真僞無法判斷,希望不是真的。但誰又會如此無聊去僞造一份虛假的績效分配方案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