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綠水青山帶笑顔
——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祁連山森林草原(甘肅省林草局供圖)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保護好祁連山的生态環境,對保護國家生态安全、對推動甘肅和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态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2019年8月,視察甘肅時對祁連山生态保護給予“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的肯定評價。
牽挂着的祁連山生态環境建設,正是隴原兒女要悉心呵護的生态屏障。
綠色,我們留得住
初秋的祁連山,主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肅穆大氣。周圍群峰羅列、層巒疊嶂,高低延綿的山脈在陽光的照耀下交相輝映,近處的群山被此起彼伏的林海包圍,像一道道綠色的波浪,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兩年來,為持續推進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維護祁連山生态系統穩定向好,全省各級林草部門堅持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持續做好祁連山生态保護各項工作。
甘肅省林草局局長宋尚有表示:“在祁連山生态環境破壞問題整治和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中,我們下重手,出重拳,鐵腕整治涉林草突出問題。兩年間,我們解決了保護區内567萬畝林草‘一地兩證’問題,257個人工生态修複項目全部完成,修複總面積1.42萬畝,完成保護區内21.97萬羊單位減畜任務,整體上劃祁連山保護區22個保護站由省林草局統一管理。”
如今的祁連山脈山高、天藍、雲亂、草綠,一排排青海雲杉錯落有緻,直沖雲霄,廣袤的草原高低起伏,豐盛鮮綠,大自然賜予這片土地最原始的靈秀與遼闊。
記者了解到,為提高保護強度,我省将祁連山保護區甘肅境内182.72萬公頃中的156.9萬公頃保護面積劃入國家公園,同時,對祁連山保護區未劃入國家公園的地塊進行科學評估,将保護價值高的22.62萬公頃繼續保留在祁連山保護區,确保保護強度不降低,并會同中農發山丹馬場,将山丹馬場未納入祁連山國家公園符合劃定保護地标準的3.01萬公頃草原歸并到祁連山保護區予以保護。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内草畜平衡區實際放牧牲畜數量均小于理論載畜量,整體上達到草畜平衡。這裡又重新成為雪豹、牦牛、白唇鹿、金雕、黑鹳以及岩羊、盤羊、藏野驢等其他野生動物的天堂。
黃沙,我們抗得了
祁連山脈一邊留住了“生态綠”,另一邊阻隔着“風沙黃”。
由于靠近騰格裡沙漠,生态植被相對脆弱,大風、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時常困擾着祁連山麓下的古浪縣。
為有效保護南部山區生态、增強水源涵養功能,古浪縣委決定将馬路灘林場遷入橫梁鄉,大靖林場遷入幹城鄉,在新堡鄉設立林草植被管護站,持續推進生态恢複。與易地扶貧搬遷同步,南部山區遷出區開展拆舊複綠,完成廢舊宅基地騰退複墾3.02萬畝,實施退耕還林7.47萬畝,封山育林53.42萬畝。
古浪縣通過實施規模化防沙治沙工程,沙區綠洲向沙漠過渡地帶整體推進20公裡,實現了“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經過努力,在河西走廊北部風沙前沿地帶,建成了長達1200多公裡、面積460多萬畝的防風固沙林(帶),470餘處風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個村莊免遭流沙危害,重點風沙口植被明顯改善,風速和頻次大幅減小。已逐步形成騰格裡、巴丹吉林、庫姆塔格沙漠邊緣防護林體系,對阻止騰格裡、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保護河西走廊綠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度被風沙吞噬的黑河、石羊河下遊幹涸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現生機,分别形成40平方公裡、106平方公裡以上的水域或濕地,動植物種類明顯增加。
如今,在傳統治沙基礎上,我省積極探索“互聯網 防沙治沙”“互聯網 義務植樹”模式,中國綠化基金會“螞蟻”森林、中日青年林、奇瑞治沙林等生态援助治沙造林基地先後在甘肅多處落地,其中互聯網治沙造林項目已投資9396萬元,營造梭梭、檸條、胡楊等2111萬株。
矢志不渝,保護生态
“為了讓祁連生态永葆活力,我們想方設法推進建立祁連山生态保護長效機制。”宋尚有表示,我省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于2020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林草局組織的第三方專家組驗收評估。
現在,圍繞祁連山生态保護,我省量身打造了“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台”“天地空”一體化信息監測網絡,實現園區範圍監測全覆蓋。
同時,我省在全國率先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科技創新聯盟,強化科技支撐,積極鼓勵中科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祁連山生态環境研究中心”、蘭州大學“祁連山研究院”開展科學研究,為祁連山生态保護提供智力支撐。
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即将印發《關于加強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建設的意見》,着力構建祁連山長效生态保護機制,從嚴抓好綜合治理,全力推動祁連山生态保護邁上新台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