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個人養老金的實施會帶來哪些影響

個人養老金的實施會帶來哪些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4:13:07

備受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即将揭開面紗。

12月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下稱“會議”)審議通過了五項意見,其中的一項就是廣受期待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這也預示着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将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會議強調,要推動發展适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

上述文件尚未正式發布,但從此前人社部在各類場合傳遞出的信号來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核心很可能将以具有稅收優惠的賬戶制為基礎。

個人養老金制度來了

“雖然今年人社部已經屢次表态,行業内對于賬戶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台和核心思路已經有所預期,不過真的到了這一天,我們仍舊感到非常興奮。”一名養老金融機構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将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之後,個人養老金制度研究和推進的進度條在今年顯著拉快,人社部多次在公開場合釋放關于該制度的信号。

今年2月底,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上表示,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内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對于第三支柱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财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

10月末,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隽再次表示将建立有稅收等政策支持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拟采取個人賬戶制,正在制定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研究出台配套政策。

什麼是賬戶制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早在中國社會保險學會2018年度重點課題《建立中國特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研究》中,對此有過解釋。

根據課題組的介紹,該制度是政府鼓勵個人向專門的賬戶進行繳費,個人根據自身風險收益特征選擇相應的符合條件的養老金融産品進行投資,以積累養老金資産的制度安排,并且将遵循個人主導、自願參加、享受稅收優惠制度三大原則。

在該制度下,稅收優惠政策的主體是賬戶持有人,載體是賬戶,打破養老金産品的壁壘,使賬戶持有人可以用一個賬戶購買所有符合條件的金融産品,提高第三支柱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聶明隽表示,在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投資産品選擇上,将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銀行理财、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都作為個人養老金的産品,以利于參加人根據不同的偏好自主選擇,也為市場充分公平競争創造良好的環境。

海通證券認為,稅優政策将有助于提振消費者投保個人養老險意願,而賬戶制設計則便于養老金産品統一管理。

事實上,從全球養老金融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稅收優惠 賬戶制是養老第三支柱普遍采用的模式,在稅收優惠和養老金産品的豐富供應下,第三支柱将得以高速發展。

中金公司預計,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或以賬戶制為基礎,可能采用EET稅收優惠模式(即繳費準予稅前扣除,投資階段暫不征稅,領取階段交稅),未來或建立合格金融産品準入制度,長遠來看可能打通第二、三支柱實現轉存。

中金公司表示,第三支柱作為個人自願養老金賬戶,應當賦予個人較高的投資選擇權。考慮到養老金投資專業性較高,且在我國仍處發展初期,前期或将建立合格金融産品準入機制,并對各類資産投資比例進行一定限制,幫助個人逐步建立養老投資能力。後續逐步擴大可投資範圍,放松投資比例限制,實現較高程度市場化。

同時,當前我國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參保率較低,第三支柱籌資難度較大,打通第二、三支柱既有利于提高企業年金參保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第三支柱的籌資能力,促進養老金體系良性發展。

補齊養老保障體系短闆

除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獲批通過,上述會議對于養老保障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全面要求。

會議強調,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完善制度設計,合理劃分國家、單位和個人的養老責任,為個人積累養老金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5月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在全國人口中占比18.70%,與2010年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5.44個百分點,我國老齡化的進程正在加速。

為了解決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難題,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企業(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個人商業養老金(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

然而,該體系的發展并未跟上老齡化的步伐。目前,三支柱呈現“跛腳”的态勢,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獨大但支付壓力逐年累積,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增長乏力,而第三支柱幾乎可被忽略。

今年10月,第一财經與長江養老聯合發布的《長三角養老金融綠色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81萬億元,占比46.82%;全國社保基金資産總額2.92萬億元,占比23.56%,兩項合計,第一支柱占比高達70.38%。全國參加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共計6953萬人,積累基金3.6萬億元,第二支柱共計占比29.02%。由于缺乏關于商業養老保險的年度公開數據,因此将2020年第三季度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的551億元簡單年化,再加上4億元左右的制度性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占比約為0.6%,幾乎可被忽略。

個人養老金的實施會帶來哪些影響(個人養老金制度來了)1

2018年啟動的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曾經被認為是第三支柱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啟動3年之後,這項試點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試點稅延養老險業務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3億元,參保人數4.9萬人。并且,試點到期後一直未有新政策進行銜接。

央行9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将《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列為專題,并指出了稅延養老險的三大痛點:一是稅收優惠的激勵效果有限;二是手續相對繁瑣,削弱了投保積極性;三是産品同質化嚴重。

從今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第三支柱将大大擴容,相比過去更多由保險機構及其發行的保險産品為主要參與方,之後将有更多種類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共同支撐第三支柱的快速發展。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此前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随着社會對養老金融産品的需求進一步釋放,第三支柱市場潛力很大。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64億,占比18.7%,養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而我國居民存款已經超過90萬億元,可轉化為長期養老資金的金融資産非常可觀,規範發展第三支柱的基礎和條件比較成熟。

而在個人養老金制度這一第三支柱頂層設計文件落地後,無疑會将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金融行業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峰。

中金公司預估,參考海外國家情況,分别假設2030年私人養老金資産占GDP及居民金融資産的比重達到25%和10%,以及第三支柱占私人養老金比重達到70%,測算出未來十年第三支柱将有約29萬億元資産增量,其資金主要來自居民資産再配置及财富增長。

“可以說,2021年是真正的第三支柱建立和發展的元年。”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養老金融“藍海”攪動市場

面對養老金融行業的“藍海”,金融企業紛紛湧入。

在保險業,保險機構目前在養老保障體系的三支柱中承擔着多種角色,同時各大保險公司的戰略雖各有不同,但養老均是重點布局方向之一;在基金業,多個基金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在組織架構中将養老金管理列為單獨的中心或部門,同時養老目标基金問世三年來規模增長快速。根據媒體統計數據,截至上月末,已有超過170隻養老目标基金獲批,存續規模超過千億元。

而今年9月,在17家股東中包含約10家銀行理财子公司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111.5億元的高額注冊資本橫空出世,業内普遍認為這是銀行業将進一步提升養老金融參與度的信号。

中金公司預計,短期内銀行存款轉化将成為第三支柱主要資金來源。考慮到當前各類資産的存量規模差異,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相較銀行将獲得更多增量而顯著受益,人身險公司未來十年将由此迎來6萬億元資産增量。

同時,個人養老金的增長無疑也将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長期資金。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上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1.25萬億元,企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為1.93萬億元,職業年金權益類投資金額約為1萬億元,三項合計金額約4.18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不到5%。而2021年6月底,作為全球企業年金模闆的美國401k直接投資股票的比例為10%,私人養老金總資産占美國總市值高達57%。“由此可見,我國養老基金入市總體規模偏小,私人養老金規模更小,未來私人養老金或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撐。”

光大證券預計,以最大投資比例進行假設,長期來看,第三支柱入市規模有望實現8.15萬億~15.65萬億元;短期來看,第三支柱入市規模10年内有望達到0.52萬億~4.08萬億元。

個人養老金的實施會帶來哪些影響(個人養老金制度來了)2

來源:第一财經根據公開信息梳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