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

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2:12:13

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今天小雪蘇轼寫過很多有關雪的詩詞文,有一首不怎麼有名,我卻有點喜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走上巅峰的蘇轼)1

蘇轼登上文壇巅峰的原因

今天小雪。蘇轼寫過很多有關雪的詩詞文,有一首不怎麼有名,我卻有點喜歡。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别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夢令·有寄》

蘇轼貶谪黃州時,辟了幾塊地來種田,取名“東坡”,後來還變成了自己的别号——蘇東坡,跟名字挂在一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家裡有地産。

這首詞就是寫給友人的,讓友人看看自己的幾塊地還好不好。意思是說,我現在汴京朝廷,實在沒空回去。我走了之後,東坡也沒人去了吧,雪壓着橋,沒有人迹。我也有點想回去,看看那春雨。

寫這首詞時的蘇轼,正經曆着他一生中少有的高光時刻。汴京,回來了;烏台詩案,過去了;人生巅峰,開始了。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王安石的新法突然中頓,屬于舊黨的蘇轼複為朝奉郎知登州。

四個月後,他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為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诰,知禮部貢舉。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導了一場旨在改變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 自熙甯 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 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

我們看他的簡曆,都有一種坐過山車起飛的感覺。七八年的狼狽不堪,幾個月全給倒過來,追了半輩子的抱負,突然就砸到腦袋上。所以蘇轼說自己是“人在玉堂深處”,一不小心,就進入宋朝最中心了,出個門都不方便。

站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很多人都很受用。蘇轼卻覺得,這光照得又熱又焦躁。在汴京,他過得并不是那麼開心。

有一天,蘇轼退朝,吃過飯,很油膩地摸着肚子散步,問婢女:“你說我這裡都是什麼?”婢女知道肯定不能答十二指腸之類,就誇了一句“都是文章”,另一人則誇了一句“都是識見”,蘇轼都不滿意。這時侍妾王朝雲說了句“ 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轼大喜,連連點贊。這才叫肚子裡的蛔蟲。

不合時宜的蘇轼,活該不開心。按理說,蘇轼重入朝廷,是作為舊黨人物被重新起用,然而他與舊黨領袖司馬光發生了數次沖突。司馬光覺得新法就該一切廢除,蘇轼覺得新法一些措施還可以搶救一下。

他還與理學家程頤交惡,還常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朝廷中午吃什麼,“蘇令辦葷,程令辦素”,鬧得很不愉快。搞出東坡肉的蘇東坡,讓他吃素确實也是為難他。這倆人天天吵架,以至于蘇轼說出了“臣素疾程頤之奸”這種話,看着真想在朝廷裡給他們安排居委會調解一下。

平心而論,司馬光、程頤都是正面人物,而且當時整個氛圍都還是不錯的,為什麼蘇轼還是不開心?還是過得不順暢?

因為這裡不是黃州,是汴京;沒有江邊春雨,卻有幽潭深淵。身在這樣的環境裡,哪怕是好人,也免不了糾葛;哪怕有志向,也脫不開現實。習慣了無拘無束的靈魂,在這裡卻隻能于名利交纏中委頓疲倦。

【明】張路《蘇轼回翰林院圖》

看起來蘇轼在黃州有幾畝地産,其實不值幾個錢,所以他基本是一無所有。他自己也說,東坡“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管這幾塊地,簡直能把身體掏空。他在黃州時還是戴罪之身,身上是有枷鎖的。這樣的日子,他怎麼還懷念?

因為至少心是自由的。他不用理會無窮無盡的牽絆,回歸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始樣子。大筆一揮,就是《黃州寒食帖》;再多揮幾下,就是《前後赤壁賦》;在汴京,大人物司馬光、程頤都很難處,然而在黃州,什麼近鄰古耕道、藥店小商人郭遘、赤腳醫生龐安常等,有的是嘻嘻哈哈的朋友……

龐安常是一個醫術高明但耳朵聾的大夫。蘇轼在《遊沙湖》一文中寫道,“ 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辄深人意”。他與龐安常“是日劇飲而歸”,并寫下了“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的名句。

在黃州,他是小民,又更像一個自在的人;在汴京,他是翰林學士,卻像一個手足無措的符号。

有時,這也是一種悲劇。人生時而像爬山,辛辛苦苦爬上去,結果路越走越陡;當年在山腳,看着low,但是山花鳥木、随時可見,寬廣世界、任我四處蹦跶。

蘇轼一生的高光時刻,沒過幾天快樂日子,看着有點心酸。但他留下了一首詞,也至少告訴了我們一點道理:

人生的質地,不在景美,而在心安。

撰文 |易之

編輯 | 何 靖

主編| 殷燕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