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族姑娘嫁給回族小夥後的日常

漢族姑娘嫁給回族小夥後的日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13:40:21

漢族姑娘嫁給回族小夥後的日常(一個回族姑娘的自述)1

家族代表的是傳承。在中國,傳統則需要家族的傳承。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傳統文化。正是在這樣的多姿多彩下,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新月異,不斷地前進,卻也不忘本。

我是一個回族姑娘。少數民族并不代表着落後的象征。在我的家鄉西昌,我們也是屬于一個大家庭。從小便聽爺爺說起,西昌沙氏家族,宗為一脈,原為鹹陽王賽典赤·詹斯丁後裔,自明洪武25年,改姓沙(始祖沙順)後,真主慈憫,繁衍至今。爺爺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祖父,聽爺爺說祖父是個有學問的人,以前家裡曾送他出去讀書,後來回來了,祖父是個志向遠大的人,不願意相信過去讀書沒用的說法,回到家鄉後,在我們這個鄉開設了學堂——新營學堂。開始人們都不願意送孩子去讀書,因為需要孩子幫忙幹活掙工分才有飯吃,後來祖父為了讓那些渴望讀書的孩子上學,不僅免除了學雜費,還拿出家裡的錢來讓孩子吃飯,不為家裡增添負擔,再後來學校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人們也在時代的進步下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後來學堂便改名為新營小學。而這所學校也成為父母以及未來的我讀書的地方。從前聽爺爺講述着這所學校的來曆,讓我很自豪,也為祖父的志向感到崇拜。我想作為年輕的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身上特有的品質與志向。如今爺爺雖然走了,可我仍然記得爺爺告訴我的每一件事。從生下來便注定着我是回族,我沒有感到煩惱,而是自豪。作為一個回族,我遵守着爺爺告訴我的事。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自稱為“回回”、“回民”等,回族有着自己的語言——阿拉伯語。在中國,人們都知道回族是不吃豬肉的,而對于為什麼吃不吃豬肉人家卻是說法不一的。有人說:“因為豬是回族的祖先,是信仰”,也有人說:“回族不吃豬肉是因為害怕。”然而這各種說法都是錯誤的。小的時候我也不懂,當然我也不吃,然而爺爺卻告訴了我,“為什麼回族人不吃豬肉?”這個問題。回族講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潔性及節制性,民間概括為“飲食淨”。回族為什麼禁食豬肉呢?這得從古阿拉伯的習俗說起。猶太教、伊斯蘭教創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島就已經有禁食豬肉的習俗。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為了消除頻繁的戰争,促進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統一,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禁食豬肉的習慣,吸收了猶太教《舊約全書》中有關禁食豬肉的戒律,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列入《古蘭經》中,先後四次反複強調。如《古蘭經》中指出:“他(指安拉)隻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古蘭經》在強調禁食豬肉的時候,也說明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活命适當吃一點,真主是寬恕的。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義頒布的,穆斯林必須無條件接受和遵守,不能有半點的懷疑。由于伊斯蘭教的這些規定适應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習慣,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因而,使伊斯蘭教逐步擴大,傳播于亞、非廣大地區。我國唐人杜環在《經行記》中講到:“大食法不食豬、狗、驢、馬等肉。”在回族眼中豬是肮髒的動物之一,喜歡栖息于糞便、渣宰和污穢之中,豬身上攜帶着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病菌和病毒比任何動物都多。 所以對于我們回族來說不吃豬肉,是遵守《古蘭經》的教誨。

回族有着多元的情感表達方式,回族相見,會互緻“色倆目”(阿拉伯語,問好),從前去親戚家的時候,我們都會這麼說。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呢?我隻想說傳統。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城鄉形成圍清真寺而居的回族社區“寺坊”,清真寺是回族禮拜的地方。從小爺爺每個周五都會帶着我們去禮拜,小的時候不懂會嬉鬧,長大後才明白有的東西是傳承下來的。阿訇,又意為“私塾教師”。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爺爺的大哥,我的大爺爺,他也是一名阿訇,曾經在内江占方份,當阿訇,他曾經交過許多學生,也是如今的阿訇。想當一名合格的阿訇不是容易的,阿訇必須接受數年的經堂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後舉行了穿衣儀式,才被正式承認。阿訇不僅在清真寺管理教務,培養經學生外,還主持回族的婚喪嫁娶等事宜。如今大伯家的大哥也在阿拉伯留學,學習有關于穆斯林的傳統,學習更多關于伊斯蘭教的知識。爺爺很希望我們家也有一個人去雲南的伊斯蘭教大學讀書,學習更多的伊斯蘭教知識,不僅僅是對回族傳統的傳承,也是作為一個回族更該擁有的學識。雖然現在沒能去學習,但是一到假期,大哥回來後便會在村裡的清真寺開設學習課程,教學生阿拉伯語以及關于《古蘭經》的學習。男生和女生在清真寺是不能待在同一個地方,禮拜的時候男生與女生是隔開的,不能看見也不能過去。伊斯蘭命令婦女必須穿着伊斯蘭裝飾,不能再禮拜的時候穿着暴露,不能穿過膝的褲子,也不能穿短袖。男生必須佩戴經帽,女生則是蓋頭,隻能露出臉來,其他都要遮蔽完。這是對真主的尊重。

奶奶是從雲南搬上來的回族。她的老家在雲南,小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陪着祖母搬到了西昌。雲南老家也有着許多的親戚。在納家營,一個回族聚居的地方。聽說以前祖父曾在那裡占方份,他也是一名阿訇。從小生活在清真寺裡,受到了熏陶,奶奶是一個很信仰真主的人。聽說祖母小的時候總是讓奶奶跟着祖父學習,奶奶小不懂事,老是愛鬧,祖母便告訴她,真主是會看見人的善惡,要學會尊重真主。後來搬回了西昌,祖母來家裡,那時候的我已經剛剛上小學了,祖母還是小腳。以前中國有着女人要裹小腳的傳統,祖母也不能夠逃脫厄運,硬生生的在腳生長的時候被纏上一層又一層的白布,把腳變得特别小。以前我不信,後來看見了祖母的腳我才明白。小腳卻也承載了上一代人的心酸,卻不敢反駁的無奈。我喜歡那時候祖母在的時候,她總會告訴我們許多以前的事,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奶奶說祖母雖然現在不在了,但是她活在她的心裡。奶奶是個性格直爽的人,熱情卻也不屈服于現實,我想這些都是源于祖母對她的影響。

爺爺生病離開了我們之後,奶奶變得很念舊。經常會告訴我們許多關于她和爺爺以前的事。爺爺以前曾去重慶學習木匠,做沙發。現在他房間的抽屜裡依然留着他寫下的做沙發的步驟,所需要材料的比例。爺爺在我眼裡是個發明家,小的時候我們做的推車都是他自己做的,長大後那個推車依舊留了下來,小姨家的孩子也曾做過那個推車。爺爺是個熱心的人,他幫助村裡的人修房子,那時候的人窮,給不了工錢,就會用東西來抵押,然而爺爺卻說不需要,都是鄰居,幫忙是應該的,以至于奶奶有的時候會因為家裡吃飯緊張而跟爺爺吵架。爺爺以前下地給人用牛推田。牛跑的太快,牛身上帶着的犁地工具插進了爺爺的小腿肚,流了許多血,打了很多麻藥,在醫生幫助下保住了腳,而那家人卻不聞不問,爺爺也不曾要他家出什麼費。爺爺是一個老實人,甯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讓别人看輕。我想爺爺是我一生中對我最影響深的那個人。不僅僅是從小與他們一起生活,更是爺爺做事的風格,為人影響了我。爺爺是一個十分虔誠的穆斯林。表叔從雲南回到家鄉清真寺占方份,爺爺十分支持他。他在清真寺開辦課程,教學生們學習伊斯蘭知識,爺爺知道了便把家裡的米拿了一百多斤去給他們吃,還陪着表叔幫忙清真寺裡的事宜,對于這些事他總是盡心盡力的做。

最後:碼字不易,且看且珍惜。點贊關注加評論再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