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凡事過猶不及遵循了什麼原則

凡事過猶不及遵循了什麼原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4:52:22

“過猶不及”是《論語》裡的一個名言。

這裡所謂的“過”,不是“過錯”的過,而是“過分”的過。過分了就難免偏差。而“不及”是有些人懶得用心,對一個問題,想“大概就是這樣”,覺得“差不多了”就停下來,這就是“不及”的。不及是不夠标準,過則是超過了标準,兩者都是偏差。

凡事過猶不及遵循了什麼原則(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1

孔子認為,超過了标準與不夠标準,兩樣都是毛病。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過”或者“不及”。做得恰到好處,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對的。

有一則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寓言說: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了尖利的刺,在寒冷的冬天裡相聚在一起取暖。但靠得太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紮着身體;靠得太遠了,又感覺不到暖和。經過多次磨合後才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适的距離。

凡事過猶不及遵循了什麼原則(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2

所以與人相處,也要學學豪豬的哲學,要有個度。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态,也就是所謂“過猶不及”。

為什麼兩個人很親密也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态呢?孔子的學生曾子對這個問題進行過闡述,他說,與人過分親昵就會相互輕視,過分莊重就沒有親切感,因此君子的親昵到足以快樂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莊重到足以成禮的程度就行。

曾子的解說非常精彩,待人處事,每個人都應該盡量把握好這個“度”。這是提升自我修養的需要,也是過好日子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凡事過猶不及遵循了什麼原則(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3

做人做事,要不冒進,也不退縮。不固執己見,也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也不一條道走到黑。不患得患失,也不撞了南牆不回頭。既要有原則性,也要有靈活性。

總之,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會一分為二,提倡謹言慎行,力求中庸之道,達到動态平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