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15:43:12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回複學友的一封信)1

王陽明: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很感謝學友的鍊接,讓我把中斷了幾個月的心學學習又拉了回來。正好也借周日的時間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經曆,與學友做個交流。

1、 引子

好巧,我跟您一樣也是從佛學的一些心智啟蒙中偶爾走進了心學。

陽明先生當初也是兜兜轉轉沉迷佛、老多年,最後委身在儒家。佛老确實很究竟,但感覺距離日常生活很遙遠,尤其是我們普通人,好像隻能仰視。

心學将我們普通人拉到了聖人跟前,引導我們看到“人應該怎麼活”,并且重塑了我們對自己的信念。即便我們隻是0.00001兩黃金,那也是寶貴的黃金。哪怕跟聖人的斤兩相差億萬倍,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我們也是有價值的!

從朝聖到朝心,從物外到入心,這是陽明先生對我人生方向性的翻轉。我們日常的起心動念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修煉課題,日常的行為模式就是我們不斷給出的答案。砍掉依附的心态,拿回自己的權力,在不斷“拾掇”自己的日常瑣碎中,持續升級自己,讓自己不枉此生。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回複學友的一封信)2

《傳習錄》王陽明 著

2、我的陽明心學學習經曆

起初我讀了幾本關于王陽明的小說、傳記,對他的整個生命曆程有了個概要的了解,覺得這是一位會思考、善決策、強行動的“成功人生典範”,遂萌生了深入學習的想法。

讀過幾本對《傳習錄》翻譯 解讀的著作,覺得讀得很過瘾,但也僅此而已,還隻是把它當做身外書讀讀而已。

2017年時,偶爾加入一個學習社群。每天共讀、寫心得,開始跟自己的生命有了一點鍊接,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有學為己用的“踐行”意識。畢竟心學倡導的是“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練”,二者缺一不可,文本隻是修行的媒介。

2018年,開始做線上10人學習的小組長,每天花2-3小時,學習和點評同學的學習心得,彼此鼓勵打氣。那幾個月看似在“奉獻”,但反而讓我的生命越發具有了力量感,我感受到内心澎湃的熱忱,體會到心與心連接的暢快感。

随後有了百日傳家書活動,規則就是每天輪流有一人早晨6:00群内簽到問好,6:30将寫好的近期深度學習心得私信給一位學友,依序傳遞,最後一位學友再傳到微信群公開,看當天用了多長時間。當天所有同學在群内點評同學家書。我們小組9人從19分鐘到4.4分鐘隻用了一天,進步神速。

那100天我寫了10封家書,總計大約有20000字(可惜這個寫的習慣沒有延續下來)。100個傳家書的早晨讓我強烈感受到了同頻共振的巨大威力。最重要的事值得以最莊嚴的儀式去做。我們9個人的心因為這樣一種儀式而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回複學友的一封信)3

3、我的學習體會

走過一大圈之後,回顧陽明心學的學習,我個人有三點體會:

1)學陽明心學最終要回歸到原著文本上,原文是根本的向導。

他人的解讀可以作為輔助材料閱讀,也可作為晦澀文本外的調劑閱讀,其中有些觸動内心的部分也可以強化我們對文本了解學習的動力。

我推薦的文本就是《傳習錄》,熟悉後可以挑戰《陽明先生集要》(中華書局 繁體豎排)。

2)一定要出聲朗誦。陽明先生的文章多為書信體,對象明确,情真意切,直抵人心,朗誦時會讓人有深深的共鳴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3)讀書後要反思和踐行。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練。人生就是一場借假修正的靈魂洗禮。

學陽明心學心得體會(回複學友的一封信)4

4、對我啟發很大的篇章(篇名下為金句)

1)《教條示龍場諸生》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2)《示弟立志說》

後世大患,尤在無志,故今以立志為說。中間字字句句,莫非立志。蓋終身問學之功,隻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說而合精一,則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說而合敬義,則字字句句皆敬義之功。其諸“格緻”,“博約”,“忠恕”等說,無不吻合。但能實心體之,然後信予之非妄也。

3)《寄諸用明書》

不幸遂至于得志,豈不誤卻此生耶!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露耳。

4)《大學古本序》

聖人懼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覆其辭。舊本析而聖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務于誠意而徒以格物者,謂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誠意者,謂之虛;不本于緻知而徒以格物誠意者,謂之妄。支與虛與妄,其于至善也遠矣。合之以敬而益綴,補之以傳而益離。

5)《寄楊邃庵閣老書》

夫權者,天下之大利大害也。小人竊之以成其惡,君子用之以濟其善,固君子之不可一日去,小人之不可一日有者也。欲濟天下之難,而不操之以權,是猶“倒持太阿而授人以柄”,希不割矣。故君子之緻權也有道:本之至誠,以立其德;植之善類,以多其輔;示之以無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擴之以無所競之心,以平其氣;昭之以不可奪之節,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測之機,以攝其奸;形之以必可賴之智,以收其望。坦然為之,下以上之;退然為之,後以先之。是以功蓋天下而莫之嫉,善利萬物而莫與争

6)《拔本塞源論》

夫聖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内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異于聖人也,特其間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視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聖人有憂之,是以推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複其心體之同然。

7)《告谕浰頭巢賊》

若爾等肯如當初去從賊時,拚死出來,求要改行從善,我官府豈有必要殺汝之理?爾等久習惡毒,忍于殺人,心多猜疑。豈知我上人之心,無故殺一雞犬,尚且不忍;況于人命關天,若輕易殺之,冥冥之中,斷有還報,殃禍及于子孫,何苦而必欲為此。

8)《大學問》

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離決裂,錯雜紛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則志有定向,而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纭之患矣。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纭之患,則心不妄動而能靜矣。心不妄動而能靜,則其日用之間,從容閑暇而能安矣。能安,則凡念之發,一事之感,其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詳審精察之,而能慮矣。能慮則擇之無不精,處之無不當,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9)《送宗伯喬白岩序》

精則明矣,明則誠矣,是故明,精之為也;誠,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5、好奇妙的緣分

感覺跟學友緣分很深。

進入寫作社群,第一篇閱讀和點評的就是您的文章,那篇文章給了我看待孩子教育更大的全景圖,拆掉了我一個盲維。你的文章也讓我認識了一位好學的父親。我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學友的真心點評,很受益。真的很感恩。

今後寫作、成長的路上,我們繼續相互砥砺。

啰啰嗦嗦袒露了這麼多。就此打住。

如有不當或謬誤,請學友不吝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