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如何科學監測?指導專家李玉姝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内分泌與代謝病科主任醫師,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血糖值如何科學監測?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指導專家
李玉姝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内分泌與代謝病科主任醫師
你知道嗎?中華醫學會内分泌學分會制定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日前發布啦~
共識有兩大亮點:一是,用自我指尖血糖監測也可以評估血糖波動;
二是,建議使用降低餐後血糖能力強、低血糖風險小的藥物來管理血糖波動。
下面小編就來給你說說這兩大亮點~
7個血糖值評估血糖波動
計算血糖波動的原因血糖波動對糖友的危害很大,最嚴重的就是低血糖造成的昏迷,很有可能導緻糖友喪失生命。
另外,長期的血糖忽高忽低,會造成炎症反應,引起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使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脫落等并發症提前發生和增多。
公識推薦測7個時間點血糖共識推薦,糖友可以在一天内的7個時間點自我監測血糖,分别是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前或夜間的血糖,然後通過以下三個公式計算自己的血糖波動:
1、餐後血糖波動幅度(PPGE)=[(早餐後2小時血糖值-早餐前血糖值) (午餐後2小時血糖值-午餐前血糖值) (晚餐後2小時血糖值-晚餐前血糖值)]/3,當PPGE<2.2mmol/L時則是正常的。
2、日内最大與最小血糖值之差(LAGE)=一天内最大的血糖值-一天内最小的血糖值,當LAGE<4.4mmol/L時正常的。
3、日内多點血糖的标準差(SDBG)的計算方法是,先計算出一天中7個時間點的血糖平均值,再用7個時間點分别減去平均值,平方後再分别相加,得出值再除以6,得出的值最後一步再用數學上的開方。當SDBGD<2.0mmol/L是正常的。
選擇藥物也有技巧
除了計算血糖自己的血糖波動,共識也提示糖友,引起血糖波動的兩個重要原因是餐後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所以,在選擇降糖藥物時,應選擇“降低餐後血糖能力強、低血糖風險小”的藥物。
比如說,
常見的二甲雙胍、SGLT-2抑制劑、α-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等藥物都符合這類條件,與胰島素相比可以更好的幫助糖友控制血糖,但是要注意應在醫生指導下運用藥物。
小編提示:對于胰島功能弱的多數1型糖友、肝腎功能不良、年齡偏大的老年人以及飲食不規律的人群,都是血糖波動的高危人群,要時刻警惕血糖波動對身體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注意少食多餐,攝入足夠的能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平時運動之前要注意監測血糖,比起激烈的運動更适合散步、太極拳這類較為平緩的鍛煉方式。
本文由本報記者孫歡采寫
本期編輯:圓圓、小超
想了解更多内容,歡迎搜索、關注我們的微信公号“糖來糖往”(jksb20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