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4 22:15:36

關注本号,戰國風雲,每篇都是原創精品!

在民間,流傳着一些姓氏通婚方面的忌諱,比如嶽姓和秦姓,武姓和潘姓,再比如李姓和朱姓,至于原因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因為這幾對姓氏之間都有“深仇大恨”。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1

武松殺嫂

除了這三對,還有一對姓氏在北方尤其是河北地區,也有通婚方面的忌諱,那就是趙姓和馬姓(漢族),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過不是有仇,而是因為漢族馬姓的祖先本姓趙,而他們的這位祖先就是戰國名将,趙奢。

什麼?沒聽說過,那如果告訴你他就是紙上談兵那位小夥子他爹,你肯定就會有印象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趙國名将,對趙國而言,趙奢和他的兒子趙括,真是讓人愛恨交加呀!

(一)

因為時間太久遠,再加上典籍的缺失,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的出身都有争議,趙奢也是如此。在《史記》和《資治通鑒》中,都沒有明說趙奢的出身。雖然很多人說趙奢是趙武靈王的庶子,但是這沒有明确的證據支撐這個說法。

按照《戰國策》的記載,趙奢曾對平原君趙勝做過自我解釋,說自己曾經逃亡到燕國,還得到了燕王信任,被任命為上谷守。

假如趙奢真的是趙武靈王的兒子,那麼她的母親身份可能十分低微,在沙丘之亂中受到波及,隐姓埋名逃到了燕國,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又回了趙國,當了一個很小的官。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2

趙武靈王,截圖來自網絡

但概率更大的一種情況應該是,趙奢并非趙武靈王的兒子,隻是趙國王室的一個遠支而已,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釋他和趙王以及平原君趙勝看似很陌生的關系。

(二)

抛開野史中的那些記載,趙奢在正史中最初隻是一個“田部吏”,這隻是一個負責收稅的小官。

某天,當他到收稅收到平原君家的田間地頭時,平原君家裡管事的人不肯出。為什麼不肯出呢?自然是因為平原君身份特殊,他是趙武靈王的小兒子,是當時趙王的弟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是别的人來辦這事,可能壓根就不會上門,但趙奢不但上了門,當平原君的家人拒絕交稅的時候,他手起刀落直接殺了平原君家裡九個辦事人員。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3

圖片來自網絡

平原君是什麼反應呢?起初自然也是怒不可遏,甚至想把趙奢給殺了,不過趙奢很淡定,給平原君講了一通道理:你身份貴重,但是如果不依法辦事,那麼國家就會衰敗,别的國家就會欺負趙國,甚至滅了趙國,到時候你又在哪裡呢?所以你應該以身作則,奉公如法,那樣趙國才能強大。

平原君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認為趙奢是個人才,就推薦給了趙王。趙王也對其委以重任,将讓他“治國賦”,應該及時管理國家稅收工作,結果幾年功夫,“民富而府庫實”。

我們讀曆史的時候,會經常看到很多王朝在即将覆滅(比如明朝)的時候,那些既得利益者依舊十分吝啬,就算家裡金銀堆得滿滿的,也舍不得拿出來抵禦外辱,最終隻落得國滅家破人亡。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4

崇祯,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不要以為平原君對待趙奢的态度很正常,他的姿态其實很高,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而這也說明趙奢是個非常有有魄力的人,他是冒死在為趙國工作。

這件事情也說明,趙奢在成為一代名将之前,首先是個政治家,對治理國家也很有一套。不過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趙奢和從平原君以及趙王關系很生疏,我們很難相信他是平原君和趙王的兄弟。

(三)

趙奢之所以一代名将的身份名留青史,是因為阏與之戰,能以一戰而名流青史,也說明此戰非同尋常。

為了集中精力收拾楚國,秦國主動和趙國舉行了渑池之會,後來還主動将安國君的兒子異人送到趙國當人質。不過當秦國騰出手來,又開始玩找茬遊戲了。

秦國先攻打了趙國的三座城池,分别是祁,蔺和離石,但這三個城池對趙國很重要,于是趙國提議用另外三個城池去換,為此趙惠文王将兒子郦送到秦國當人質。

秦昭襄王見趙惠文王誠意滿滿,也就答應了,把上面三座城池還給了趙國。但是趙國并沒有如約把另外三座城割讓給秦國。于是,秦國終于找着借口,再次發兵攻打趙國,圍攻阏與。

阏與位于太行山上,西面是韓國上黨,東面經武安可直取邯鄲。秦國進攻阏與的終極目标當然是攻克邯鄲滅掉趙國,所以當韓國來趙國求援的時候,趙國上下自然不敢怠慢。

趙惠文王緊急召集了當時趙國的幾個大才,廉頗,樂乘,也包括趙奢。廉頗是久經沙場的老蔣,樂乘是樂毅的兒子,出身名将世家,不過這兩人都認為“道遠險狹”,不好救。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5

亮劍李雲龍,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趙奢卻有不同看法,《資治通鑒》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趙王)問趙奢,趙奢對曰:“道遠險狹,譬猶兩鼠鬥于穴中,将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将兵救之。

看過電視劇《亮劍》的肯定都知道李雲龍的口頭禅,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而這句話最早的版本就來自趙奢。

(三)

當趙奢獲得兵權之後,是不是就真的去和秦軍硬拼打遭遇戰了呢?并沒有,趙奢率領大隊人馬離開邯鄲三十裡就安營紮寨了,而且還嚴令部下亂提意見。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6

阏與示意圖

此時,秦軍已經到了武安附近,而武安和邯鄲近在咫尺,騎兵來往驅馳,把武安的房屋都快震塌了,但趙奢卻一連28天按兵不動。趙軍之中有人看軍情緊急,終于沉不住氣站出來,建議趙奢去救武安,但是立馬被趙奢給大張旗鼓的砍了。

消息傳到秦将胡陽耳朵裡,認為趙軍害怕秦軍,不敢和趙軍硬碰硬,武安,甚至邯鄲都唾手可得。

不過唱完了戲的趙奢卻下令“卷甲而趨”,也就是不穿铠甲,輕裝簡從,兩天一夜就趕到了阏與附近,并且在軍士許曆的建議下,搶占了北山山頭,這樣趙軍實際上已經切斷了秦軍的退路。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7

趙奢,圖片來自網絡

當秦軍回過神來,從武安回來争奪北山的時候,居高臨下的趙軍将秦軍擊潰,取得了阏與之戰的大勝。

勝利回朝後,趙惠文王立即将趙奢封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蔺相如一般。可見,趙惠文王的用人政策還是十分開明的,有功必賞,而這也是他和秦昭襄王一争長短的底氣所在。

(四)

在阏與之戰之前,因為白起接連指揮了伊阙和鄢郢等著名戰役,讓山東六國為之膽寒,甚至出現了秦軍不可戰勝說法。阏與之戰的勝利就更加難能可貴,極大的鼓舞了山東六國和秦軍作戰的信心,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8

武安君白起,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趙奢的阏與之戰的勝利是偶然還是必然呢?畢竟他隻打了這一次。從概率上看,好像是偶然的,但如果我們讀過《戰國策》就會發現,此戰的勝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戰國策》中,有一篇是記載趙奢和田單論兵,也就是讨論軍事方略的文章。田單認為一個國家,有三萬精兵自衛甚至攻城略地了,因為如果常規部隊太多,就會影響耕種,導緻後勤乏力,是“自破之道”。

田單之所以這樣說,想必也是因為站在自己打敗燕國重建齊國的成功經驗上。不過,趙奢完全不同意他的觀點,他說從春秋到戰國,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小國幾乎都滅掉,隻剩下七個大國,三萬兵馬塞牙縫都不夠,更别說什麼攻城略地了。在這場對話的最後,田單也承認了自己格局差了點。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9

田單火牛陣,圖片來自網絡

在被廉頗和樂乘判了死刑的阏與之戰中,趙奢先示弱于敵,後出其不意,化被動為主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集中體現了一個名将的綜合素質。而《戰國策》中和田單這次倫兵,又充分展示了趙奢對戰國時代天下大勢的深刻洞察,所以阏與之戰的勝利是必然而非偶然,而這也是人才的價值。

(五)

既然聊趙奢,自然就不能不提到長平之戰和他的兒子趙括。

對于趙括,趙奢有着清醒的認識,就連趙奢的老婆也有着清醒的認識,不過當時已經無路可走的趙王,選擇了孤注一擲,但是這次兒子沒能再現父親的神迹,反而直接葬送了趙國40多萬有生力量。

回到開篇趙姓馬姓不通婚的問題。雖然趙括戰死,但趙奢應該還有其他子孫後代,他們後來就以“馬服”為姓,再後來又以“馬”為姓,所以趙姓和馬姓不通婚,是因為本就是同姓。

戰國時期名将傳說(趙姓和馬姓不易通婚)10

趙括戰死,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馬服”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也有争議,有人說是趙國因胡服騎射而強大,“馬服”是用來褒揚趙奢的一個封号,也有人說馬服是一個地名,因為趙奢封地在此,所以被稱為“馬服君”。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相比大家都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長平之戰開打的時候,假如趙奢還健在,他又會采取怎樣的戰略對抗秦國呢?他能打敗秦國嗎?

曆史沒有假設,隻留下無盡的遺憾,但是以趙奢在阏與之戰之戰中的表現,是有很大相信空間的。


本文是《資治通鑒》解讀,喜歡曆史的朋友,敬請關注本号,戰國風雲,每篇都是原創精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