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民諺不大流行,俗語卻俯拾皆是。一般來說,每條俗語的背後,都有一則俗典,從中可以看到許多正史不記的曆史事件、不複存在的古俗等等。
關于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的潮汕俗語:“一闆打死江西王”講的是潮州人蕭端蒙為江西巡按時,計殺皇親江西王一事;“半夜出陣日”講的是澄海進士唐伯元降生的事; “有千年池厝渡,五百年鄭大進”講的是揭陽鄭大進求和睦友愛的故事;“早出日頭唔成天”講的是潮州狀元林大欽短命的事;“城勿破,賊勿散,一日二個半”講的是清末彩塘起義軍吳忠恕攻城的故事;“俏過王莽”講的是王莽濫殺無辜的事;“趕你去九龍山曬日花”講的是唐初陳政圍剿畲族,反被圍困于九龍山一事;“潮州福建祖”講的是潮汕人的移民史。
關于人民艱苦生活的潮汕俗語:“無可奈何舂甜粿”講的是潮汕人被迫出洋謀生的事;“無好家神通外鬼”講的是貧苦人家,連自家的竈神都吃裡扒外;“日裡窟,會得人,委得出”是出洋契約華工的悲慘寫照;“生阿弟,賣阿兄”講的是窮人家無力添丁的情況;“番畔錢銀唐山福”講的也是異國謀生的艱辛;“憨過阿網伊阿母”講的是番客出洋,家人思念的痛苦。
關于生活經驗的潮汕俗語:“一時懵懂,牽牛上樓棚”指的是人在緊急情況下慮事不周,常作出錯誤的決定;“水吼,人走”指的是人們白白坐失良機;“水鬼升城隍”講的是心善得好報的故事;“今年番薯唔比舊年芋”講的是長工巧鬥地主的事;“老戲唔知挂須”指的是精明老到的人也有出錯的時候;“平安當大賺”反映了潮汕人知足常樂的心态;“老娼打拳唔就勢”形容做事不按常規,反有意外收獲;“問到李姐後門在底塊”教育人們不要觸人隐私;“論理你着叫我做阿伯”教育人們要講禮貌;“桃核擲尻倉”教育人們不要坐失良機。
反映生活生産習俗的潮汕俗語:“十五夜抱大豬”講的是元宵夜的一種生産習俗;“張公轄犁張公馳”講的是輕車熟路的意思;“鬼衰鋤頭興”講的是勤勞有收獲的事;“破鼓好救月”勸誡人們不要輕易暴殄天物;“讀書畏考,作田畏除草”指的是讀書最難是考試,種田最累在除草;“疍家打嬷走上舵”反映了疍家人的生活習俗;“潮州厝,皇宮起”形容潮汕民居的華麗。
關于婚姻問題的潮汕俗語:“三人五日,日後勿談長短腳話”講的是媒婆的巧舌如簧;“烏燕配青腳”用以形容夫妻高矮懸殊;“枭過鲎母”形容人的枭情絕義;“柔過柔娘”形容女子多情。
關于事神活動的潮汕俗語:“一塊薯粉粿欲保佑多少人”諷刺那些奉獻少而索取多的人;“土地公無食賺肉痛”比喻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招緻懲處;“司命公直奏”反映的是農曆十二月廿四竈神上天的事;“亥爺得份媽祖宮,媽祖得分亥爺福”比喻相互受益的事物;“賢過伯爺媽”形容人的不自量力;“鹽竈老爺欠拖”反映了鹽竈鄉獨特的遊神風俗;“闊過開元寺”暗指了寺廟經濟的豪闊。
最多的俗語,還是諷喻性的,數量達一半以上,如:“十嘴九尻倉”諷喻人們不懂裝懂,亂發議論;“下寨阿兄免談”諷喻生搬硬套,自作聰明;“大鬥蚶,開嘴就生蟲”意指有的人一開口就說錯話;“千兵進城報十萬”譏諷虛張聲勢、裝模作樣的伎倆;“凡事學大丈”意指做事心中無數,盲目跟從;“無用姿娘勤三頓”嘲諷那些生性懶惰,卻又弄虛作假的人;“水滾目汁流”諷喻那些沒有能力又強自為之的人;“石磨擔去擔轉來”比喻因愚昧而多費工夫,事倍功半;“仙龍龜爬唔過橋”奚落那些軟弱無能,不中用的人;“過關送文憑”指人家事情已經辦成了,才來送水人情;“多錢多功德”意指花的錢财多,得到的實惠才能多;“坑水變酒嫌無糟”諷喻貪心不知足;“秀才無穿褲”嘲諷讀書人衣冠不整。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潮汕俗語,有的是一則諧趣的故事或傳說,有的則隐含着一種民俗或風尚。這些俗語經過民衆口耳相傳之後,其語旨涵義又多被引申發展而賦予了新的意義,透過它,也令人窺察到潮汕方言的幽默和創造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